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面对失落的文明——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5页
引言第15-18页
第一章 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期人文主义倾向的基本历史考察第18-59页
 一、对人文主义核心范畴的必要阐释第18-25页
  1、对人文主义概念内涵的阐释第18-23页
  2、人文主义的类型划分第23-25页
 二、对人文主义思潮的重点历史考察第25-43页
  1、思想层面的对峙第26-33页
  2、文学领域的交锋第33-43页
 三、人文主义倾向在文学创作实践中的丰富表现第43-59页
  1、知识分子的现实失落第44-45页
  2、城市现代转型伦理失范的真实呈现第45-48页
  3、乡村世界秩序的破产第48-50页
  4、人与自然的隔绝第50-51页
  5、以美好人性的文学想象对抗历史的失衡第51-56页
  6、以历史循环论对抗线性历史进步观第56-59页
第二章 人文主义视野中的独特历史关注第59-75页
 一、世界变革格局中的独特姿态与文学发言第60-65页
 二、面对传统文明失落的人文沉思第65-70页
 三、对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注第70-75页
第三章 沈从文的诗性思维和人文建构第75-103页
 一、带有原初意味的思维第77-85页
  1、互渗性的思维特性第77-82页
  2、通悟的认识能力第82-83页
  3、讲求音律的思维表达第83-85页
 二、沈从文的人文建构第85-103页
  1. 对神性的诉求第85-92页
  2、旺盛的生命力与平衡的人性诉求第92-99页
  3、对历史发展中“常”与“变”的思索第99-103页
第四章 重寻精神的故乡—冯至创作的精神内核第103-122页
 一、故乡的涵义第103-113页
  1、涵义之一: 自然第105-108页
  2、涵义之二:伦理第108-113页
 二、通往故乡的道路第113-122页
  1、回归自然之乡第113-117页
  2、回归伦理之乡第117-122页
第五章 人文立场下的悲悯与关怀—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基本倾向第122-146页
 一、人文价值视阈与张爱玲研究第122-126页
 二、大家族背景下人性的存在状态第126-134页
 三、中西文化碰撞下失落的灵魂第134-146页
结语第146-148页
参考文献第148-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3-15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1942-1949)
下一篇:四十年代国统区与沦陷区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