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11-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 | 第12页 |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数据来源 | 第13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第16-20页 |
| ·国内食物安全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道路、饮用水与农户的食物获得能力 | 第17-19页 |
| ·收入与食物安全 | 第17-18页 |
| ·道路与农户生产生活 | 第18页 |
| ·饮用水与劳动力外出务工 | 第18-19页 |
| ·评价与启示 | 第19-20页 |
| 第三章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0-26页 |
| ·食物及其种类 | 第20页 |
| ·食物安全 | 第20-22页 |
| ·食物安全内涵 | 第20-21页 |
| ·食物安全评价指标 | 第21-22页 |
| ·标准人 | 第22-23页 |
| ·营养评价与体重指数(BMI) | 第23页 |
| ·期望膳食模式评分(DDP) | 第23-24页 |
| ·膳食调查方法 | 第24-26页 |
| 第四章 分析框架 | 第26-31页 |
| ·水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山区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 | 第27-28页 |
| ·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山区农民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季节性饮用水缺乏对山区农民当地非农收入的影响 | 第29页 |
| ·道路与农户的食物获得能力 | 第29-30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30-31页 |
| 第五章 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 第31-47页 |
| ·研究范围及调查内容 | 第31页 |
| ·调查方式 | 第31-36页 |
| ·样本选择 | 第31-35页 |
| ·问卷调查方式 | 第35-36页 |
|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36-47页 |
| ·样本地区的交通及饮用水基本情况 | 第36-38页 |
| ·样本户家庭特征基本情况 | 第38-39页 |
| ·样本户的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 ·样本户的消费支出情况 | 第40-41页 |
| ·样本户的膳食营养基本情况 | 第41-45页 |
| ·样本身高体重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 第六章 模型 | 第47-55页 |
| ·模型选择的理由 | 第47-48页 |
| ·各个方程的函数形式与变量选择 | 第48-54页 |
| ·各个农户食物安全水平决定因素方程 | 第48-51页 |
| ·各个农民收入决定因素方程和农民务工类型决定因素方程 | 第51-54页 |
| ·各个系统联立方程 | 第54-55页 |
| 第七章 农民营养状况实证结果 | 第55-64页 |
| ·系统联立方程中的各个方程的估计步骤 | 第55页 |
| ·估计结果 | 第55-64页 |
| ·农户务工类型估计结果 | 第55-57页 |
| ·农户收入决定因素方程估计结果 | 第57-59页 |
| ·农户食物安全决定因素方程估计结果 | 第59-64页 |
| 第八章 农户的食物摄入营养状况与体质 | 第64-69页 |
| ·营养不良筛查结果 | 第64-66页 |
| ·营养与体质的实证结果 | 第66-68页 |
| ·模型及变量选择 | 第66-67页 |
| ·实证结果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涵义 | 第69-71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9页 |
| ·政策涵义 | 第69-70页 |
|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附录1 | 第74-98页 |
| 附件2 | 第98-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近期科研学术情况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