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2.国际劳工标准制度构建的背景 | 第14-22页 |
·案例分析 | 第15-17页 |
·"中美彩电反倾销"案 | 第15-16页 |
·"美国劳联——产联起诉中国"案 | 第16-17页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上的分歧 | 第17-22页 |
3.国际劳工标准制度构建的价值 | 第22-29页 |
·经济的视角 | 第23-26页 |
·人权的视角 | 第26页 |
·社会公正的视角 | 第26-29页 |
4.国际劳工标准制度构建的障碍 | 第29-38页 |
·国际劳工标准的普遍性问题 | 第29页 |
·制度构建的模式问题 | 第29-34页 |
·欧盟跨国统一立法模式 | 第30页 |
·北美多边协定模式 | 第30-31页 |
·WTO框架下的制度模式 | 第31-34页 |
·国际劳工组织(ILO)和世贸组织(WTO)的协调问题 | 第34-35页 |
·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地位问题 | 第35-38页 |
5.WTO体系下国际劳工标准制度的构建 | 第38-46页 |
·《与贸易有关的国际劳工标准协议》(以下简称TRLSs协议) | 第38-46页 |
·TRLSs的宗旨和目标 | 第38页 |
·TRLSs的指导原则 | 第38-39页 |
·TRLSs的法律依据 | 第39-40页 |
·TRLSs的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TRLSs关于争端的解决 | 第42-46页 |
6.结束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