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半番鸭羽色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半番鸭羽色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半番鸭羽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的研究 | 第11-14页 |
·MC1R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第11-12页 |
·MC1R 基因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禽类MC1R 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分子标记(molecular marker)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 | 第14-17页 |
·AFLP 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2 半番鸭及其母本MC1R 基因的SNPs 分析 | 第22-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4页 |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主要试剂与配置 | 第22-24页 |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1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24-25页 |
·基因组DNA 的检测 | 第25页 |
·MC1R 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5-26页 |
·PCR-SSCP 分析 | 第26-27页 |
·PCR 产物的回收 | 第27-28页 |
·多态性DNA 片段的克隆测序 | 第28-30页 |
·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基因组DNA 提取结果 | 第31页 |
·PCR 扩增结果 | 第31页 |
·PCR-SSCP 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多态性DNA 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结果 | 第32-34页 |
·基因型与羽色性状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母本MC1R 基因SNP 多态性及其与羽色性状关联分析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影响SSCP 的因素 | 第37-38页 |
·MC1R 基因突变与半番鸭及其母本羽色的关系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3 半番鸭及其母本个体AFLP 标记分析 | 第40-52页 |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试验材料的采集和处理 | 第40页 |
·主要试剂与配制 | 第40-4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2页 |
·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1页 |
·基因组DNA 含量和纯度的测定 | 第41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1-42页 |
·基因组DNA 酶切、连接和PCR 扩增反应 | 第42-44页 |
·基因组DNA 酶切、连接反应 | 第42-43页 |
·预扩增 | 第43页 |
·选择性扩增 | 第43-44页 |
·个体AFLP 检测 | 第44-45页 |
·PAGE 胶的灌制 | 第44页 |
·PCR 产物的变性及电泳 | 第44-4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酶切连接结果 | 第45-46页 |
·预扩增结果 | 第46页 |
·选择性扩增结果 | 第46-47页 |
·聚丙烯酰胺胶银染检测结果 | 第47-48页 |
·差异带在黑、白半番鸭群体中的分布 | 第48页 |
·差异带在母本中的分布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1页 |
·影响AFLP 的因素 | 第49-50页 |
·半番鸭及其母本羽色性状的AFLP 标记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