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研究 | 第11页 |
·小结 | 第11-12页 |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本文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2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0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 第14-17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内涵及特点 | 第14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运行模式 | 第14-16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性质 | 第16-17页 |
·风险及引导基金风险 | 第17-18页 |
·风险 | 第17-18页 |
·引导基金风险 | 第18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第18-20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3 国内外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 第20-26页 |
·国外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提供融资担保支持模式:美国 | 第20页 |
·参股支持模式:以色列、英国 | 第20-21页 |
·国内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模式分析 | 第21-24页 |
·按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方式运作的政府主导型创投机构 | 第21-22页 |
·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出资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 第22-23页 |
·地方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4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现状及风险分析 | 第26-37页 |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主体结构及其关系 | 第26-27页 |
·资金的来源、运用方式及回收 | 第27页 |
·运作原则 | 第27-28页 |
·主要做法 | 第28-29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9页 |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环境分析 | 第29-32页 |
·外部环境 | 第29-30页 |
·内部环境 | 第30-31页 |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环境的SWOT 分析 | 第31-32页 |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主要风险分析 | 第32-33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的博弈分析 | 第33-37页 |
·博弈论概述 | 第33-34页 |
·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委托-代理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 | 第34-37页 |
5 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7-46页 |
·风险评价体系 | 第37-40页 |
·风险投资基金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管理团队评价指标 | 第38页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8-40页 |
·风险预警体系 | 第40-42页 |
·风险监管体系 | 第42页 |
·正常监管 | 第42页 |
·重点监管 | 第42页 |
·深度监管 | 第42页 |
·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对风险投资基金的评价分析 | 第43-44页 |
·对管理团队的评价分析 | 第44-45页 |
·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6 完善重庆市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46-49页 |
·设置权责清晰的约束机制 | 第46页 |
·建立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建立投资组合审查会议制度 | 第47页 |
·培育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 | 第47-48页 |
·建立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的长效机制 | 第48-49页 |
7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49-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5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