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广州知州群体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3页 |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 第10页 |
二、学术史回顾 | 第10-20页 |
三、论文结构、史料与创新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宋代以前的广州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广州历史地理沿革 | 第23-32页 |
第二节 宋代以前广州发展的八个阶段 | 第32-38页 |
第三章 宋代广州的地位及管理 | 第38-63页 |
第一节 宋代广州州县沿革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宋代广州的地位 | 第39-50页 |
第三节 宋代广州的管理 | 第50-63页 |
第四章 宋代广州知州考 | 第63-109页 |
第一节 北宋广州知州考 | 第64-80页 |
第二节 南宋广州知州考 | 第80-95页 |
第三节 待考录 | 第95-98页 |
第四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结衔 | 第98-109页 |
第五章 宋代广州知州的群体分析 | 第109-138页 |
第一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籍贯 | 第109-111页 |
第二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年龄 | 第111-112页 |
第三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入仕途径与出身地域 | 第112-115页 |
第四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任职年限 | 第115-118页 |
第五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任职资序与地域来源 | 第118-124页 |
第六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仕途命运 | 第124-125页 |
第七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奖惩 | 第125-136页 |
第八节 宋代广州知州与同僚的关系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宋代广州知州的政绩考察 | 第138-196页 |
第一节 缉寇安民、严于治军 | 第138-152页 |
第二节 建设城市 | 第152-165页 |
第三节 管理海外贸易 | 第165-169页 |
第四节 劝农、减轻租赋、还补积欠、革无名之敛 | 第169-173页 |
第五节 礼仪教化 | 第173-187页 |
第六节 恤政 | 第187-193页 |
第七节 司法 | 第193-195页 |
小结 | 第195-196页 |
第七章 宋代广州知州群体的类型与分析 | 第196-255页 |
第一节 知州的类型 | 第196-198页 |
第二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类型分析 | 第198-225页 |
第三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个案分析 | 第225-255页 |
第八章 宋代中央政策与广州地方的发展 | 第255-269页 |
第一节 中央政策对广州知州的选任 | 第255-263页 |
第二节 宋代广州知州的施政风格 | 第263-269页 |
结语 | 第269-270页 |
附录 引用文献 | 第270-289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289-290页 |
后记 | 第2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