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最低工资理论概述 | 第9-19页 |
·最低工资的相关理论 | 第9-12页 |
·国外最低工资制度起源及发展历程 | 第12-14页 |
·我国最低工资起源及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国内外最低工资研究动态 | 第16-19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9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研究 | 第20-21页 |
第2章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我国35个大中城市最低工资分布评价及变动趋势 | 第22-24页 |
·最低工资标准与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 | 第24-27页 |
·静态横向分析 | 第24-25页 |
·动态纵向分析 | 第25-27页 |
·全国大中城市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会保障线的比较 | 第27-32页 |
第3章 我国最低工资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9页 |
·最低工资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32-34页 |
·影响最低工资的基本因素 | 第33页 |
·提高最低工资的影响因素 | 第33-34页 |
·影响最低工资的其他因素 | 第34页 |
·最低工资影响因素数量分析 | 第34-39页 |
·最低工资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 | 第34-37页 |
·最低工资影响因素的静态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研究 | 第39-54页 |
·以最低生活费用为基础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 | 第39-46页 |
·比重法及评述 | 第39-40页 |
·恩格尔系数法及评述 | 第40页 |
·必需品法及评述 | 第40-41页 |
·超必需品剔出法及评述 | 第41页 |
·生活状况分析法及评述 | 第41-43页 |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法及评述 | 第43-44页 |
·马丁法及评述 | 第44-45页 |
·综列线性支出系统法及评述 | 第45-46页 |
·以社会成员工资收入为基础的最低工资标准 | 第46-49页 |
·国际收入比例法及评述 | 第46页 |
·累加法及评述 | 第46-47页 |
·基于基尼系数的测算法 | 第47-49页 |
·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测算模型 | 第49-50页 |
·基于系统理论的最低工资标准直接测算模型 | 第50-52页 |
·灰色系统模型及评述 | 第50-51页 |
·神经网络法及评述 | 第51-52页 |
·基于多种测算方法的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模型 | 第52-54页 |
·分类综合计算法及评述 | 第52页 |
·基于收支比例平衡的测算方法 | 第52-54页 |
第5章 最低工资标准的模型选择和调整决策支持研究 | 第54-77页 |
·最低工资标准的模型选择和调整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 第54-56页 |
·最低工资标准统计测度的发展趋势 | 第54页 |
·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模型选择和调整决策支持系统框架 | 第54-56页 |
·最低工资的模型选择 | 第56-59页 |
·组合法测算模型 | 第56页 |
·最低工资标准的适度性研究 | 第56-59页 |
·最低工资的调整机制研究 | 第59-66页 |
·最低工资的横向调整机制 | 第59-60页 |
·最低工资的动态调整机制 | 第60-66页 |
·境外最低工资标准的模式 | 第66-77页 |
·澳大利亚最低工资模式 | 第66-68页 |
·美国最低工资模式 | 第68-70页 |
·台湾地区最低工资模式 | 第70-75页 |
·香港地区最低工资模式 | 第75-77页 |
第6章 我国最低工资统计测算实证运行研究 | 第77-101页 |
·改进的比重法及实证分析 | 第77-80页 |
·改进的恩格尔系数法及实证分析 | 第80-82页 |
·改进的国际收入比例法及实证分析 | 第82-84页 |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法及实证分析 | 第84-86页 |
·马丁法及实证分析 | 第86-87页 |
·综列线性支出系统法及实证分析 | 第87-90页 |
·计量经济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90-91页 |
·灰色系统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91-93页 |
·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 | 第93-95页 |
·最低工资测算组合模型 | 第95-96页 |
·最低工资标准的动态调整实证运行 | 第96-10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附录 | 第105-107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