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18页 |
·乳酸菌制剂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竞争性排除 | 第12页 |
·改变微生物的作用环境 | 第12页 |
·产生抑菌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第12页 |
·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促进生长 | 第12页 |
·细菌粘附机制的研究 | 第12-14页 |
·乳酸菌类粘附机制 | 第13页 |
·大肠杆菌粘附机制 | 第13-14页 |
·粘附模型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体外细胞模型 | 第14页 |
·肠粘液粘蛋白模型 | 第14页 |
·体外肠组织模型 | 第14-15页 |
·细菌与肠粘液的粘附作用 | 第15页 |
·肠道粘液的组成 | 第15页 |
·细菌与肠粘液粘附的特性 | 第15页 |
·肠道中参与粘附的受体 | 第15页 |
·乳酸菌对病原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 第15-16页 |
·粘附的生物学效应 | 第16页 |
·空间位阻效应 | 第16页 |
·信号传递 | 第16页 |
·保护宿主细胞 | 第1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试验动物 | 第18页 |
·菌种和培养基 | 第18页 |
·试剂 | 第18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3页 |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试验 | 第19页 |
·鸡源乳酸菌与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拮抗试验 | 第19页 |
·γ-32P-ATP 标记对细菌生长影响试验 | 第19-20页 |
·粘附性试验 | 第20页 |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 第20-21页 |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排斥试验 | 第21页 |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竞争试验 | 第21页 |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取代试验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1页 |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 第23-26页 |
·乳酸菌对不同酸度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 第23-24页 |
·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性试验结果 | 第24-26页 |
·鸡源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拮抗作用 | 第26页 |
·放射性标记与未标记细菌生长结果 | 第26-27页 |
·各细菌在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上的粘附结果 | 第27-28页 |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粘附的影响 | 第28页 |
·乳酸菌与肠粘液不同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粘附的影响 | 第28-29页 |
·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处理对粘附率的影响 | 第29页 |
·热处理对粘附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5页 |
·鸡源乳酸菌的耐受性 | 第31-32页 |
·乳酸菌对不同酸度的耐受性 | 第31页 |
·乳酸菌对胆盐的耐受性 | 第31-32页 |
·乳酸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拮抗作用 | 第32页 |
·细菌与不同肠段粘液的粘附性 | 第32页 |
·不同处理对细菌粘附的影响 | 第32-34页 |
·不同培养时间对乳酸菌粘附的影响 | 第32-33页 |
·乳酸菌与肠粘液不同培养时间对大肠杆菌粘附的影响 | 第33页 |
·细菌和粘蛋白经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处理后对粘附的影响 | 第33-34页 |
·细菌和粘蛋白经热处理后对粘附的影响 | 第34页 |
·乳酸菌对大肠杆菌的粘附抑制作用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