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玉米秸秆及对育成牛应用效果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开发秸秆饲料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影响反刍动物利用秸秆饲料的因素 | 第12-13页 |
·反刍动物对秸秆饲料的自由采食量 | 第12-13页 |
·瘤胃微生物与纤维的消化 | 第13页 |
·常用秸秆处理方法 | 第13-18页 |
·物理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秸秆的生物处理 | 第15-18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0页 |
·不同菌种复合及添加水平对玉米秸秆微贮效果的影响 | 第19-24页 |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微贮进程的影响 | 第24-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试验方法 | 第24-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玉米秸秆的现场发酵试验 | 第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微贮玉米秸秆的适口性评价 | 第26-2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页 |
·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微贮玉米秸秆DM、NDF 瘤胃降解率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页 |
·微贮玉米秸秆对育成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试验动物的选择及分组 | 第29页 |
·日粮及饲养管理 | 第29页 |
·统计分析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不同菌种复合及添加水平对玉米秸秆微贮效果的影响 | 第30-32页 |
·不同菌种复合对玉米秸秆微贮效果的影响 | 第30页 |
·复合菌种不同配比对玉米秸秆微贮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复合菌剂添加水平对玉米秸秆微贮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复合微生物菌剂对微贮进程的影响 | 第32-35页 |
·微贮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32-33页 |
·微贮过程中乳酸及pH 值的变化 | 第33-34页 |
·微贮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 第34-35页 |
·微贮玉米秸秆的窖贮发酵试验 | 第35-36页 |
·微贮玉米秸秆的适口性评价 | 第36-37页 |
·微贮玉米秸秆DM、NDF 降解率 | 第37-39页 |
·微贮玉米秸秆DM 降解率 | 第38页 |
·微贮玉米秸秆NDF 降解率 | 第38-39页 |
·微贮玉米秸秆对育成牛体重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微生物在秸秆微贮中的作用 | 第40-42页 |
·乳酸菌在微贮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酵母菌在微贮中的作用 | 第41页 |
·芽孢秆菌在微贮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微贮过程中玉米秸秆的变化 | 第42-43页 |
·微贮后秸秆理化性质的变化 | 第42页 |
·微贮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 第42页 |
·微贮秸秆的适口性评价 | 第42-43页 |
·育成牛的饲养试验 | 第43-44页 |
·微贮玉米秸秆DM、NDF 降解率 | 第43页 |
·微贮玉米秸秆对育成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