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中国贷款效率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8页
第1章 导论第18-35页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8-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8-20页
     ·研究的意义第20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29页
     ·关于银行效率的研究综述第20-24页
     ·关于贷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综述第24-26页
     ·关于资本配置效率的研究综述第26-29页
   ·研究思路、技术线路及研究方法第29-32页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第29-31页
     ·技术线路第31页
     ·研究方法第31-32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32-35页
     ·创新之处第32-33页
     ·存在的不足之处第33-35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本文对贷款效率的界定第35-49页
   ·效率的相关理论第35-41页
     ·古典经济学的效率理论第35-36页
     ·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率理论第36-37页
     ·莱宾斯坦的X-效率理论第37-38页
     ·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率理论第38页
     ·现代经济学的效率理论第38-41页
   ·金融发展理论与金融效率理论第41-45页
     ·格利和肖的金融发展理论及金融效率观第41-42页
     ·金融结构论与金融效率观第42页
     ·金融深化论和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效率观第42-43页
     ·金融约束论与金融效率观第43页
     ·金融功能论与金融效率观第43-44页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金融效率理论第44-45页
   ·本文对贷款效率的界定第45-47页
     ·贷款效率的含义第45-46页
     ·贷款效率的层次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中国贷款现状分析第49-64页
   ·贷款总体规模分析第49-50页
     ·贷款存量规模持续攀升第49页
     ·新增贷款呈波动上升趋势第49-50页
   ·贷款结构分析第50-57页
     ·贷款期限结构分析第50-51页
     ·贷款的地区分布结构分析第51-54页
     ·贷款的行业分布结构分析第54-56页
     ·贷款的银行份额结构分析第56-57页
   ·贷款质量分析第57-62页
     ·贷款质量总体状况第57-58页
     ·各类银行贷款质量分析第58-59页
     ·行业贷款质量分析第59-61页
     ·地区贷款质量分析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4章 中国贷款的产出效率分析第64-100页
   ·贷款增长的源泉第64-65页
   ·贷款产出技术效率的测度第65-78页
     ·测度方法:包络数据模型(DEA)第66-69页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第69-70页
     ·中国贷款产出技术效率的时序演变特征第70-73页
     ·中国贷款产出技术效率的银行主体比较第73-78页
   ·中国贷款产出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TOBIT模型分析第78-84页
     ·模型与方法第78页
     ·理论假设与指标选择第78-82页
     ·数据来源及说明第82页
     ·实证分析第82-84页
   ·中国贷款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分解第84-94页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简介与分解第85-88页
     ·中国贷款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变化特征第88-90页
     ·中国各银行贷款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分解第90-94页
   ·中国贷款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分析第94-98页
     ·σ收敛检验第94-96页
     ·β收敛检验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5章 中国贷款的功能效率分析第100-123页
   ·贷款供给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第100-102页
   ·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第102-104页
     ·SVAR理论模型第102-103页
     ·研究方法第103-104页
   ·中国贷款功能效率的总体评价第104-111页
     ·变量设定、数据来源及描述第104-105页
     ·单位根检验(Unit Toot Test)第105-106页
     ·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第106-108页
     ·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Test)第108-109页
     ·脉冲响应函数第109-110页
     ·基本结论及思考第110-111页
   ·基于贷款期限的结构功能效率评价第111-117页
     ·变量设定及数据描述第111页
     ·ADF检验第111-112页
     ·JJ检验第112-113页
     ·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第113-117页
   ·基于产业贷款流向的结构功能效率评价第117-122页
     ·变量设定及数据描述第117-118页
     ·ADF检验第118页
     ·JJ检验第118-119页
     ·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第119-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第6章 中国贷款的配置效率分析第123-157页
   ·贷款配置的作用及基本概念第123-125页
     ·贷款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第123-125页
     ·贷款配置效率的含义及分类第125页
   ·贷款配置效率的测量方法、理论模型及分析方法第125-129页
     ·贷款配置效率的度量方法第125-127页
     ·模型的设定第127-128页
     ·分析方法——GTSLS法第128-129页
   ·中国贷款产业配置效率的评价第129-132页
     ·数据来源第129页
     ·中国贷款产业配置效率的总体评价第129-130页
     ·中国贷款配置效率的产业特征第130-132页
   ·中国贷款地区配置效率分析第132-137页
     ·地区配置效率的总体评价及动态变化第132-135页
     ·中国贷款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别第135页
     ·中国贷款配置效率的省际差别第135-137页
   ·中国贷款配置效率的总体评价第137-139页
   ·影响中国贷款配置效率的因素分析第139-155页
     ·理论假设第139-142页
     ·研究方法、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第142-143页
     ·实证分析第143-155页
   ·本章小结第155-157页
第7章 基本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57-169页
   ·基本结论第157-161页
   ·提升贷款效率的政策建议第161-169页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快银行技术创新的步伐第161-163页
     ·因行制宜,保持银行适度规模第163页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完善农业信贷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第163-164页
     ·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第164-165页
     ·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创造健康、自由、开放的金融发展环境第165-166页
     ·充分发挥政府及央行的作用,合理进行信贷调控第166-167页
     ·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管与服务功能,保障银行贷款效率的提高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7页
附录第177-187页
致谢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产品营销渠道演变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救济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