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相关资料的获取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拟重点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2章 生平和家世及地方任职 | 第12-18页 |
·出生地 | 第12页 |
·生卒年 | 第12-13页 |
·家世 | 第13页 |
·地方任职 | 第13-15页 |
·奏请罢免农器税 | 第15-16页 |
·请求缓建宫观 | 第16-18页 |
第3章 拜相前的京师官员(1016年十月至1022年七月) | 第18-28页 |
·侍御史知杂事(1016 年十月至1018 年五月) | 第18-23页 |
·弹劾李溥 | 第18-19页 |
·为寇准辩诬 | 第19-20页 |
·审理石普案 | 第20-21页 |
·审理假李顺案 | 第21-22页 |
·减省文书 | 第22-23页 |
·任通进、银台封驳从官(1018 年五月至1020 年一月) | 第23-24页 |
·处理帽妖事件 | 第23-24页 |
·审理钱惟演等考校不公案 | 第24页 |
·知制诰(1020 年一月至1020 年九月) | 第24-26页 |
·安抚两川 | 第25页 |
·请缓治河 | 第25-26页 |
·权知开封府(1020 年九月至1022 年七月) | 第26-28页 |
第4章 政绩颇丰的宰相生涯 | 第28-51页 |
·参知政事(1022 年七月至1029 年二月) | 第28-32页 |
·茶法改革 | 第29-30页 |
·推辞迁官 | 第30页 |
·撰修真宗国史及编撰书目 | 第30-32页 |
·第一次任宰相(1029 年二月至1033 年四月) | 第32-35页 |
·厚葬李宸妃 | 第32-33页 |
·让荆王之子出宫 | 第33-35页 |
·第一次罢相 | 第35页 |
·第二任宰相(1033 年十月至1037 年四月) | 第35-42页 |
·排挤李迪 | 第35-37页 |
·仁宗皇后的废立 | 第37-39页 |
·主持修建睦亲宅 | 第39-40页 |
·兴办州郡学校 | 第40-42页 |
·第二次罢相 | 第42-45页 |
·王曾的资历 | 第42-43页 |
·从王曾的升降看吕、范关系的起伏 | 第43-44页 |
·与王曾间的无奈 | 第44-45页 |
·第三次任宰相(1040 年五月至1043 年九月) | 第45-49页 |
·重用范仲淹 | 第46页 |
·罢除宦官监军 | 第46页 |
·“出卖”宋庠 | 第46-47页 |
·荐富弼使辽 | 第47-48页 |
·主建大名府 | 第48-49页 |
·第三次罢相 | 第49-51页 |
总体评价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