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速机热力循环的能量平衡分析和(火用)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仿真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内燃机缸内仿真模型的介绍 | 第9页 |
| ·仿真工具的介绍 | 第9-10页 |
| ·研究人员近期所做的工作 | 第10-11页 |
| ·能量平衡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能量平衡分析研究方向 | 第11页 |
| ·研究人员近期所做的工作 | 第11-13页 |
| ·(火用)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火用)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13页 |
| ·研究人员近期所做的工作 | 第13-15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 第2章 (火用)分析的相关理论 | 第16-35页 |
| ·(火用)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 ·能量的可转换性 | 第16页 |
| ·(火用)和(火用) | 第16-17页 |
| ·几种形式能量的(火用) | 第17-21页 |
| ·机械形式能量的(火用) | 第17页 |
| ·热量(火用) | 第17-19页 |
| ·热力学能(火用) | 第19页 |
| ·稳流工质的物理(火用) | 第19-20页 |
| ·燃料的化学(火用) | 第20-21页 |
| ·系统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1-26页 |
| ·孤立系统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1-22页 |
| ·封闭系统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2-23页 |
| ·开口系统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3-24页 |
| ·稳流系统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4页 |
| ·系统经历循环过程的(火用)平衡和(火用)损失 | 第24-26页 |
| ·(火用)损失的分布 | 第26页 |
| ·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26-30页 |
| ·混合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26-28页 |
| ·流动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28页 |
| ·传热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28-29页 |
| ·燃烧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29-30页 |
| ·反应过程的(火用)损失 | 第30页 |
| ·(火用)效率 | 第30-32页 |
| ·(火用)效率的一般定义 | 第30-31页 |
| ·(火用)损率与(火用)损系数 | 第31页 |
| ·各种热工设备的(火用)效率 | 第31-32页 |
| ·(火用)分析的意义 | 第32-35页 |
| 第3章 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5-54页 |
| ·柴油机的主要参数及物理模型 | 第35-36页 |
| ·柴油机的数学模型 | 第36-41页 |
| ·热力过程的基本微分方程 | 第36-37页 |
| ·边界条件 | 第37-39页 |
| ·气缸内的热力过程分析 | 第39-41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1-49页 |
| ·Boost模型简介 | 第41-42页 |
| ·各个模块参数的设置 | 第42-49页 |
| ·模型的验证 | 第49-54页 |
| 第4章 能量平衡分析和(火用)分析 | 第54-84页 |
| ·能量平衡分析介绍 | 第54-57页 |
| ·能量平衡分析的意义 | 第54页 |
| ·缸内能量平衡计算分析 | 第54-57页 |
| ·(火用)分析介绍 | 第57-59页 |
| ·(火用)分析意义 | 第57页 |
| ·缸内(火用)分析计算分析 | 第57-59页 |
| ·计算结果的分析 | 第59-61页 |
| ·燃烧参数的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61-84页 |
| ·考察燃烧品质指数m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62-70页 |
| ·考察燃烧起始角度ψb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70-77页 |
| ·考察燃烧持续期ψd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第77-84页 |
| 5 结论及展望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4页 |
| ·展望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