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3页 |
1 杜仲绿原酸的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杜仲的分布 | 第13页 |
·杜仲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3-16页 |
·木脂素类 | 第13-14页 |
·苯丙素类 | 第14页 |
·环烯醚萜类 | 第14页 |
·杜仲胶 | 第14页 |
·多糖类 | 第14-15页 |
·杜仲抗真菌蛋白 | 第15页 |
·黄酮类 | 第15页 |
·营养成分 | 第15-16页 |
·杜仲绿原酸的结构及性质 | 第16-17页 |
·绿原酸的生物药理活性 | 第17-18页 |
·抗菌及抗病毒功能 | 第17页 |
·抑制突变和抗肿瘤功能 | 第17页 |
·心血管保护功能 | 第17页 |
·体内自由基清除功能 | 第17-18页 |
·抗氧化的功能 | 第18页 |
2 绿原酸的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8页 |
·水提法 | 第18-19页 |
·酶法提取 | 第19页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第19页 |
·超声辅助提取法 | 第19页 |
3 绿原酸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法 | 第19-20页 |
·超滤膜分离纯化法 | 第20页 |
·聚酰胺柱层析纯化法 | 第20页 |
4 绿原酸微胶囊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5 功能型酸奶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6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 | 第23-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23页 |
·仪器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绿原酸纯品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 第27-30页 |
·料液比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乙醇浓度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页 |
·温度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pH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超声波法提取绿原酸的正交实验 | 第30-31页 |
3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绿原酸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32-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实验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设备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壳聚糖絮凝澄清的研究 | 第35-36页 |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36页 |
·洗脱条件的研究 | 第36-38页 |
·洗脱液pH值的确定 | 第36-37页 |
·洗脱液体积分数的确定 | 第37-38页 |
·绿原酸纯化的液相图谱分析 | 第38-39页 |
·绿原酸的HPLC-MS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论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杜仲提取物及绿原酸纯品的抗氧化性研究 | 第42-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还原能力的结果 | 第44-45页 |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45-46页 |
·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 | 第46-47页 |
3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绿原酸酵母细胞微胶囊化 | 第48-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2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实验设备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影响包埋率的单因素分析 | 第52-54页 |
·绿原酸包埋工艺的研究 | 第54-56页 |
·绿原酸微胶囊的荧光显微镜分析 | 第56-57页 |
·微胶囊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包埋前后绿原酸的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3 结论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杜仲茶酸奶的研制及茶粉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 第60-7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实验试剂 | 第60-61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61页 |
·方法 | 第61-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杜仲茶酸奶制作工艺的比较 | 第64-65页 |
·影响搅拌型杜仲茶酸奶品质的单因素分析 | 第65-67页 |
·杜仲茶粉添加量的确定 | 第65-66页 |
·白砂糖添加量的确定 | 第66页 |
·发酵剂接种量的确定 | 第66-67页 |
·稳定剂添加量的确定 | 第67页 |
·搅拌型茶酸奶制作工艺的研究 | 第67-69页 |
·杜仲茶粉及杜仲绿原酸的添加量对酸奶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影响 | 第69-70页 |
·杜仲茶粉及绿原酸的添加量对酸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 第70-71页 |
·杜仲茶粉的添加对酸奶蛋白质体外消化率的影 | 第71页 |
3 结论 | 第71-73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一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