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7-10页 |
2 情节原型 | 第10-18页 |
·难以走出的盆地 | 第10-14页 |
·难婚原型 | 第14-16页 |
·桑女受辱原型 | 第16-18页 |
3 人物原型 | 第18-32页 |
·女娲、精卫与织女——女主人公原型探析 | 第18-25页 |
·大禹、神农、共工——男主人公原型探析 | 第25-32页 |
4 意象原型和巫术仪式 | 第32-41页 |
·象征类意象 | 第32-35页 |
·交感性意象 | 第35-37页 |
·巫术仪式 | 第37-41页 |
5“比”“兴”传统——“互文”叙事原型 | 第41-47页 |
·神话传说、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 第41-43页 |
·人物潜意识与故事本体的交互 | 第43-45页 |
·民间文艺的调韵烘染 | 第45-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