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一、证据收集制度研究方法的选择第12-19页
 (一) 诉讼模式论研究证据收集制度的不足第12-14页
 (二) 诉讼结构论研究证据收集制度的依据第14-16页
 (三) 民事诉讼结构与证据收集制度的关系第16-19页
二、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演变第19-24页
 (一) 证据收集制度的演变第19-20页
 (二) 证据收集制度演变的原因第20-22页
 (三) 证据收集制度演变评析第22-24页
三、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具体内容第24-33页
 (一) 民事证据收集的范围第25-26页
 (二) 民事证据收集的对象第26-28页
 (三) 证据收集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分配第28-30页
  1. 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第28-29页
  2. 当事人申请法院收集证据第29页
  3. 法院调查取证第29-30页
 (四) 民事证据收集的辅助制度第30-33页
  1. 证明力规则第30-31页
  2. 证据保全第31-32页
  3. 证据交换第32-33页
四、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评析第33-39页
 (一) 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结构特征第33-34页
 (二) 民事证据收集的范围不明确第34-35页
 (三) 民事证据能力规则缺乏约束力第35-36页
 (四) 民事证据收集的主体分工与程序保障不到位第36-39页
五、完善我国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几点建议第39-44页
 (一) 完善举证责任分配第39-41页
 (二) 明确证据能力与证明力第41-43页
 (三) 建立当事人主导的证据收集制度第43-44页
结语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
下一篇: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及其在我国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