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 第11-15页 |
(一) 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二) 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功能 | 第12-15页 |
1. 在当事人与法院之间进行角色分配 | 第12-13页 |
2. 防止诉讼突袭 | 第13页 |
3. 发现案件客观真实 | 第13-15页 |
二、审前准备程序与辩论原则 | 第15-32页 |
(一) 辩论原则对审前准备程序的要求 | 第16-20页 |
1. 事实提出及争点整理方面的要求 | 第16-18页 |
2. 证据收集方面的要求 | 第18-19页 |
3. 自认规则的适用 | 第19-20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对辩论原则的偏离 | 第20-27页 |
1. 事实提出及争点整理方面的偏离 | 第21-23页 |
2. 证据收集方面的偏离 | 第23-25页 |
3. 自认制度的偏离 | 第25-27页 |
(三) 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辩论主义审前准备程序的建立 | 第27-32页 |
1. 事实提出及审判对象形成方面的完善 | 第27-29页 |
2. 证据收集方面的完善 | 第29-31页 |
3. 自认规则的完善 | 第31-32页 |
三、庭审程序与辩论原则 | 第32-45页 |
(一) 辩论原则对庭审程序的要求 | 第34-37页 |
1. 法庭调查方面的要求 | 第34-35页 |
2. 法庭辩论方面的要求 | 第35-36页 |
3. 最后判决形成方面的要求 | 第36-37页 |
4. 庭审形式方面的要求 | 第37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庭审程序对辩论原则的偏离 | 第37-41页 |
1. 法庭调查方面的偏离 | 第37-38页 |
2. 法庭辩论方面的偏离 | 第38-39页 |
3. 最终裁判形成方面的偏离 | 第39页 |
4. 庭审形式方面的偏离 | 第39-41页 |
(三) 依据辩论原则对庭审程序的完善 | 第41-45页 |
1. 法庭调查方面的完善 | 第41-42页 |
2. 法庭辩论方面的完善 | 第42-43页 |
3. 法院最终裁决方面的完善 | 第43-44页 |
4. 庭审形式方面的完善 | 第44-45页 |
四、释明制度——辩论原则的补充 | 第45-55页 |
(一) 释明制度简述 | 第45-46页 |
(二) 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释明制度的缺陷 | 第46-49页 |
1. 立法上的缺陷 | 第46-47页 |
2. 司法实践中的缺陷 | 第47-49页 |
(三) 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制度的完善 | 第49-55页 |
1. 审前准备程序中的释明 | 第49-52页 |
2. 庭审程序中的释明 | 第52-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