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造纸工业论文

电絮凝-水解酸化-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造纸废水的常见处理方法第14-18页
    1.2 电絮凝技术的概述第18-20页
        1.2.1 电絮凝法的原理及优点第18-19页
        1.2.2 电絮凝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第19-20页
    1.3 水解酸化工艺第20-21页
        1.3.1 水解酸化工艺的简介第20页
        1.3.2 水解酸化工艺的优点和应用第20-21页
    1.4 膜生物反应器第21-26页
        1.4.1 膜生物反应器的概述及优点第21-24页
        1.4.2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第24-26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6-28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页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材料及方法第28-32页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28-30页
        2.1.1 实验仪器第28页
        2.1.2 实验药品与规格第28-29页
        2.1.3 实验方法及运行方式第29页
        2.1.4 实验装置第29-30页
    2.2 分析项目及检测方法第30-32页
        2.2.1 常规指标的检测第30页
        2.2.2 EPS的提取与检测第30-31页
        2.2.3 粘度的测定第31页
        2.2.4 紫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DOM的表征第31-32页
第三章 水解酸化-DMBR反应器处理造纸废水第32-39页
    3.1 污泥培养阶段对COD和NH4+的去除效果第32-33页
    3.2 不同运行工艺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第33-38页
        3.2.1 不同的HR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3-34页
        3.2.2 不同的SR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2.3 不同的DO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第35-38页
    3.3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第39-50页
    4.1 电絮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单因素影响研究第39-42页
        4.1.1 电解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4.1.2 电解板间距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4.1.3 电流密度大小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1-42页
    4.2 响应面优化电絮凝预处理工艺第42-48页
        4.2.1 响应面法和实验优化设计第42-44页
        4.2.2 设计实验结果分析第44-48页
        4.2.3 最佳工艺参数确定及验证第48页
    4.3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电絮凝-水解酸化-DMBR处理造纸废水的实验研究第50-60页
    5.1 电絮凝-水解酸化-DMBR处理造纸废水第50-51页
        5.1.1 COD的去除效果变化第50页
        5.1.2 色度的去除效果变化第50-51页
    5.2 可溶性有机物的变化第51-55页
        5.2.1 污水处理过程中分子量及分布的变化第51-53页
        5.2.2 DOM荧光光谱图分析第53-55页
    5.3 电絮凝预处理对膜污染的控制第55-59页
        5.3.1 EPS含量及分布的变化第55-56页
        5.3.2 LB-EPS与粘度的相关性分析第56-57页
        5.3.3 膜表面SEM分析第57-58页
        5.3.4 滤饼层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FT-IR)分析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结论第60-61页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68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户外遮阳伞柔性装配系统研究及上位机开发
下一篇:板栗糯米清酒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