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7页 |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1.2 论文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7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第19-22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22-26页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评述 | 第26-27页 |
1.3 论文内容与方法 | 第27-30页 |
1.3.1 论文思路与基本框架 | 第27-30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30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30-32页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学理解读 | 第32-55页 |
2.1 幸福内涵 | 第32-37页 |
2.1.1 关于幸福本质的几种认识 | 第32-35页 |
2.1.2 幸福内涵的界定 | 第35-36页 |
2.1.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内涵界定 | 第36-37页 |
2.2 幸福特点 | 第37-39页 |
2.2.1 幸福的主客观统一 | 第37-38页 |
2.2.2 幸福的整合性 | 第38页 |
2.2.3 幸福的稳定性 | 第38页 |
2.2.4 幸福的矛盾性 | 第38-39页 |
2.3 幸福分类 | 第39-40页 |
2.3.1 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 | 第39页 |
2.3.2 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幸福感 | 第39-40页 |
2.4 幸福相关概念辨析 | 第40-42页 |
2.4.1 快乐与幸福 | 第40-41页 |
2.4.2 道德与幸福 | 第41页 |
2.4.3 心理健康与幸福 | 第41-42页 |
2.4.4 需要与幸福 | 第42页 |
2.5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历史追溯 | 第42-52页 |
2.5.1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过程中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 | 第43-47页 |
2.5.2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演进过程中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 | 第47-52页 |
2.6 思想政治教育与幸福问题研究的内在联系 | 第52-54页 |
2.6.1 终级目标一致 | 第52-53页 |
2.6.2 内容相互渗透 | 第53-54页 |
2.6.3 功能互为补充 | 第54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价值目标 | 第55-69页 |
3.1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55-67页 |
3.1.1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明确了幸福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55-57页 |
3.1.2 人性理论奠定了幸福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点 | 第57-62页 |
3.1.3 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幸福问题研究的实践基础 | 第62-67页 |
3.2 思想政治教育幸福问题研究的价值目标 | 第67-68页 |
3.2.1 提升社会主体幸福水平 | 第67页 |
3.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第67页 |
3.2.3 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 第67-68页 |
3.2.4 促进和谐社会氛围的构建 | 第6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9-96页 |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中的幸福问题 | 第69-74页 |
4.1.1 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 第70-71页 |
4.1.2 忽视生命本性需要 | 第71-73页 |
4.1.3 缺少对个体自我价值的关注 | 第73-74页 |
4.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幸福问题 | 第74-78页 |
4.2.1 对幸福教育关注不足 | 第75-76页 |
4.2.2 理论与实际联系不足 | 第76-78页 |
4.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幸福问题 | 第78-83页 |
4.3.1 幸福教育主体定向不明确 | 第78-80页 |
4.3.2 教育过程中受教育主体幸福感低 | 第80-82页 |
4.3.3 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职业幸福感 | 第82-83页 |
4.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幸福问题 | 第83-88页 |
4.4.1 宏观环境缺少对幸福舆论的引导 | 第84-86页 |
4.4.2 中观环境缺乏对幸福氛围的营造 | 第86-87页 |
4.4.3 微观环境欠缺对幸福感受的关注 | 第87-88页 |
4.5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的幸福问题 | 第88-92页 |
4.5.1 评价目标不够明确 | 第89-90页 |
4.5.2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 第90页 |
4.5.3 评价方法不够恰当 | 第90-92页 |
4.6 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92-94页 |
4.6.1 缺少对以人为本的重视 | 第92-93页 |
4.6.2 忽视对现实人多元诉求的关照 | 第93-9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5章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幸福问题研究的对策 | 第96-126页 |
5.1 夯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 第96-103页 |
5.1.1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性关照 | 第96-99页 |
5.1.2 正确引导个体满足各层次需要 | 第99-101页 |
5.1.3 增加人本教育与生活教育内容 | 第101-102页 |
5.1.4 加强人的主体地位以及自主能动作用 | 第102-103页 |
5.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幸福教育的关注 | 第103-109页 |
5.2.1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幸福观教育 | 第103-105页 |
5.2.2 培养个体感受幸福的能力 | 第105-106页 |
5.2.3 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情感因素 | 第106-107页 |
5.2.4 增强幸福指数评价 | 第107-109页 |
5.3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幸福感 | 第109-113页 |
5.3.1 提高个体的幸福水平 | 第109-111页 |
5.3.2 增强教育主体职业幸福感 | 第111-112页 |
5.3.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建设 | 第112-113页 |
5.4 营造具有幸福氛围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113-118页 |
5.4.1 建设有利于个体幸福水平提升的社会物质环境 | 第113-115页 |
5.4.2 发展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相融合的社会精神环境 | 第115-118页 |
5.5 运用心理学规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幸福问题研究 | 第118-125页 |
5.5.1 探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完善幸福教育 | 第118-121页 |
5.5.2 开发积极心理品质构建幸福人格 | 第121-123页 |
5.5.3 树立幸福榜样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 第123-124页 |
5.5.4 借鉴心理测量技术完善幸福教育评价 | 第124-12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