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本文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1.4 论文的组织安排 | 第14-16页 | 
| 2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理论研究 | 第16-27页 | 
| 2.1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情况概述 | 第16-20页 | 
| 2.1.1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组成 | 第16-18页 | 
| 2.1.2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作用 | 第18页 | 
| 2.1.3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8-20页 | 
| 2.2 维护保障概述 | 第20-23页 | 
| 2.2.1 保障的概念及意义 | 第20页 | 
| 2.2.2 保障的方式 | 第20-22页 | 
| 2.2.3 保障系统应具有的能力 | 第22-23页 | 
| 2.3 保障效能评估概念及意义 | 第23-26页 | 
| 2.3.1 保障效能评估的相关概念 | 第23-24页 | 
| 2.3.2 保障效能评估的意义 | 第24-25页 | 
| 2.3.3 保障效能评估的准则 | 第25-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的效能评估 | 第27-41页 | 
| 3.1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的原则和流程 | 第27-29页 | 
| 3.1.1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的原则 | 第27-28页 | 
| 3.1.2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的流程 | 第28-29页 | 
| 3.2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第29-33页 | 
| 3.2.1 指标体系建立的要求 | 第29页 | 
| 3.2.2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9-30页 | 
| 3.2.3 建立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第30-33页 | 
| 3.3 指标的预处理 | 第33-35页 | 
| 3.3.1 定性指标的处理 | 第33-34页 | 
| 3.3.2 定量指标的处理 | 第34-35页 | 
| 3.4 效能评估的常用方法 | 第35-40页 | 
| 3.4.1 AHP法 | 第35-38页 | 
| 3.4.2 基于粗糙熵的效能评估法 | 第38-39页 | 
| 3.4.3 ADC法 | 第39-40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保障效能评估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41-53页 | 
| 4.1 基于粗糙熵的效能评估中属性约简的研究 | 第41-46页 | 
| 4.1.1 使用改进单亲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简的操作手段 | 第41-43页 | 
| 4.1.2 改进单亲遗传算法进行属性约简的具体步骤 | 第43-44页 | 
| 4.1.3 实例分析 | 第44-46页 | 
| 4.2 风险评估的研究 | 第46-51页 | 
| 4.2.1 改进犹豫模糊集概念 | 第46-48页 | 
| 4.2.2 改进犹豫模糊集进行风险评估的步骤 | 第48-49页 | 
| 4.2.3 实例分析 | 第49-51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5 综合航空电子系统保障效能评估软件设计 | 第53-70页 | 
| 5.1 软件的设计 | 第53-63页 | 
| 5.1.1 软件设计流程 | 第53-54页 | 
| 5.1.2 软件功能的设计 | 第54-63页 | 
| 5.2 软件的调试及使用演示 | 第63-69页 | 
| 5.2.1 软件调试解决的问题 | 第63-64页 | 
| 5.2.2 软件的使用演示 | 第64-69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