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育种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及目标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6 研究创新性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小麦育种辅助系统需求分析 | 第14-19页 |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14页 |
2.2 系统总体分析 | 第14-16页 |
2.2.1 系统界面分析 | 第15页 |
2.2.2 系统性能分析 | 第15-16页 |
2.2.3 安全性分析 | 第16页 |
2.3 系统功能分析 | 第16-18页 |
2.3.1 数据采集功能 | 第16页 |
2.3.2 数据预处理功能 | 第16页 |
2.3.3 数据导入功能 | 第16-17页 |
2.3.4 数据管理功能 | 第17页 |
2.3.5 品种谱系图 | 第17页 |
2.3.6 亲缘关系图 | 第17页 |
2.3.7 育种模型 | 第17-18页 |
2.3.8 育种品种推荐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小麦育种模型的构建 | 第19-32页 |
3.1 模型介绍 | 第19-20页 |
3.1.1 贝叶斯 | 第19页 |
3.1.2 支持向量机 | 第19-20页 |
3.1.3 BP神经网络 | 第20页 |
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小麦育种模型 | 第20-28页 |
3.2.1 BP神经网络训练过程 | 第20-23页 |
3.2.2 学习样本数据预处理 | 第23-28页 |
3.2.3 网络层数及节点数量确定 | 第28页 |
3.2.4 学习因子及误差允许值选取 | 第28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8-31页 |
3.3.1 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3.2 使用不同分类器结果对比 | 第29-30页 |
3.3.3 使用神经网络实验分析 | 第30-31页 |
3.4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小麦育种系统设计 | 第32-43页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32-33页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2页 |
4.1.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2页 |
4.1.3 系统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33-38页 |
4.2.1 小麦育种数据采集 | 第33-35页 |
4.2.2 小麦育种数据预处理 | 第35-36页 |
4.2.3 数据导入功能 | 第36页 |
4.2.4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 | 第36页 |
4.2.5 品种谱系图展示 | 第36-37页 |
4.2.6 品种谱系图查询 | 第37页 |
4.2.7 亲缘关系图 | 第37页 |
4.2.8 育种模型 | 第37-38页 |
4.2.9 育种品种推荐 | 第38页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8-42页 |
4.3.1 小麦育种数据来源 | 第38页 |
4.3.2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3.3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第39-42页 |
4.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小麦育种系统实现与测试 | 第43-53页 |
5.1 系统实现 | 第43-49页 |
5.1.1 系统登录界面 | 第43-44页 |
5.1.2 小麦谱系图 | 第44-46页 |
5.1.3 小麦亲缘关系图 | 第46-47页 |
5.1.4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 第47-48页 |
5.1.5 品种推荐模块实现 | 第48-49页 |
5.2 系统测试 | 第49-51页 |
5.2.1 测试环境 | 第49页 |
5.2.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49-50页 |
5.2.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50-51页 |
5.3 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总结 | 第53页 |
6.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