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固体物理学论文--固体性质论文--光电效应论文

激光和电脉冲调控的纳米薄膜结构中的光电效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6页
    1.1 引言第11-13页
    1.2 侧向光伏效应第13-21页
        1.2.1 侧向光伏效应的简介第13-14页
        1.2.2 侧向光伏效应的机理第14-15页
        1.2.3 侧向光伏效应的应用第15-21页
    1.3 表面极性电阻效应第21-24页
        1.3.1 表面极性电阻效应的简介第21-22页
        1.3.2 表面极性电阻效应的机理第22-23页
        1.3.3 表面极型电阻效应的应用第23-24页
    1.4 载流子俘获效应第24-26页
        1.4.1 载流子俘获效应的简介第24-25页
        1.4.2 载流子俘获效应的机理第25页
        1.4.3 载流子俘获效应的应用第25-26页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36页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机理解释第36-54页
    2.1 侧向光伏理论解释第36-44页
        2.1.1 p-n结模型第36-39页
        2.1.2 金属-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模型第39-42页
        2.1.3 丹倍效应模型第42-44页
    2.2 表面极性电阻效应理论解释第44-48页
        2.2.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模型第44-46页
        2.2.2 p-n结模型第46-48页
    2.3 载流子俘获效应理论解释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第54-67页
    3.1 样品衬底的准备第54-55页
    3.2 样品制备设备及原理第55-59页
        3.2.1 直流溅射第55-56页
        3.2.2 射频溅射第56-57页
        3.2.3 磁控溅射第57-59页
        3.2.4 离子束溅射第59页
    3.3 样品制备步骤第59-60页
        3.3.1 溅射步骤第59-60页
        3.3.2 沉积率定标第60页
    3.4 样品形貌表征及组分分析第60-65页
        3.4.1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61-62页
        3.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62-63页
        3.4.3 X射线衍射仪(XRD)第63-64页
        3.4.4 X射线能谱仪(EDS)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四章 纳米薄膜结构中侧向光伏效应及脉冲调控的研究第67-86页
    4.1 碳纳米薄膜结构中的侧向光伏效应第67-74页
        4.1.1 研究背景及工作简介第67-68页
        4.1.2 碳薄膜样品的制备第68页
        4.1.3 不同碳薄膜厚度实验曲线的分析与讨论第68-71页
        4.1.4 基于扩散模型的理论解释及模拟第71-73页
        4.1.5 小结第73-74页
    4.2 利用激光和脉冲在纳米碳薄膜上激发巨大的非易失的侧向光伏的改变第74-82页
        4.2.1 研究背景及工作简介第74页
        4.2.2 C/SiO_2/Si样品的制备第74-75页
        4.2.3 样品的形貌分析第75页
        4.2.4 脉冲增强侧向光伏实验结果的分析第75-79页
        4.2.5 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第79-82页
        4.2.6 小结第82页
    4.3 本章总结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第五章 表面极性电阻效应及脉冲调控效应的研究第86-118页
    5.1 利用激光在氧化亚铜-硅异质结结构中调制出表面极性电阻效应第86-96页
        5.1.1 研究背景及工作简介第86-87页
        5.1.2 氧化亚铜样品的制备第87页
        5.1.3 Cu_2O/Si样品的检测第87-88页
        5.1.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88-91页
        5.1.5 衬底温度及衬底材料的分析第91-93页
        5.1.6 基于载流子扩散与漂移模型的机理解释第93-95页
        5.1.7 小结第95-96页
    5.2 碳纳米薄膜上利用脉冲和激光调制出的非易失性电阻效应第96-104页
        5.2.1 研究背景及工作简介第96页
        5.2.2 碳薄膜样品的制备第96页
        5.2.3 C/SiO_2/Si结构的形貌分析第96-97页
        5.2.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97-100页
        5.2.5 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第100-103页
        5.2.6 小结第103-104页
    5.3 在硅基非连续铜薄膜结构中用电脉冲和激光调控的极性电阻效应第104-111页
        5.3.1 研究背景及工作简介第104页
        5.3.2 铜薄膜样品的制备与测试第104-105页
        5.3.3 Cu/SiO_2/Si样品的形貌分析第105页
        5.3.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第105-107页
        5.3.5 表面极性电阻现象的理论解释第107-110页
        5.3.6 电阻曲线平移现象的理论解释第110-111页
        5.3.7 小结第111页
    5.4 本章总结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18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第118-123页
    6.1 主要结论第118-120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20-121页
    6.3 研究展望第121-12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23-125页
致谢第125-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本体的行业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SPOC的体育院校排球课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