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6页 |
·引言 | 第15页 |
·引起车桥耦合系统振动的原因 | 第15-16页 |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16-17页 |
·平面模型和空间模型 | 第16页 |
·车辆模型 | 第16页 |
·桥梁结构模型 | 第16页 |
·路面平整度模拟 | 第16页 |
·耦合系统激励 | 第16页 |
·数值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车桥振动研究历史回顾 | 第17-19页 |
·桥梁竖向振动研究 | 第17-19页 |
·桥梁横向振动研究 | 第19页 |
·车桥振动研究的现状述评 | 第19-23页 |
·国外铁路桥梁振动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铁路桥梁振动响应的现状 | 第20-21页 |
·国外公路桥梁振动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国内公路桥梁振动响应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有待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23-2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2章 车桥耦合动力系统分析方法 | 第26-39页 |
·引言 | 第26页 |
·常见车辆模型及其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6-30页 |
·1/4车辆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6-27页 |
·1/2车辆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7-28页 |
·三维车辆模型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8-30页 |
·路面平稳随机激励模型 | 第30-32页 |
·路面频域模型 | 第30-31页 |
·路面时域模型 | 第31-32页 |
·路面非平稳随机时域模型 | 第32-35页 |
·左前轮非平稳随机输入模型 | 第32-34页 |
·左前、后轮路面输入的相关性 | 第34-35页 |
·前轴左、右轮路面输入的相关性 | 第35页 |
·平稳与非平稳路面输入时域模型的比较 | 第35-36页 |
·移动车辆与梁耦合运动方程的求解 | 第36-38页 |
·逐步积分法的基本概念 | 第36-37页 |
·Newmark-β法求解移动荷载运动微分方程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单跨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 第39-57页 |
·引言 | 第39页 |
·弹性支承单跨梁在移动车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 第39-41页 |
·计算程序及其验证 | 第41-42页 |
·参数分析 | 第42-56页 |
·车辆加速度对梁跨中挠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弹性支承刚度对梁振动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非平稳和平稳路面激励模型对梁跨中挠度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不同路面层对单跨梁在移动车辆作用下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 | 第46-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连续梁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 第57-73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汽车荷载作用下连续梁耦合系统的建立 | 第58-61页 |
·车辆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 第58-59页 |
·车载作用下的桥梁运动微分方程 | 第59-60页 |
·汽车荷载与多跨变截面梁的相互作用 | 第60-61页 |
·三跨等跨变截面梁的非平稳振动响应分析 | 第61页 |
·三跨不等跨变截面梁的非平稳动力响应分析 | 第61-63页 |
·汽车荷载作用下多跨变截面损伤梁的振动响应分析 | 第63-71页 |
·汽车荷载作用下多跨变截面损伤梁的耦合系统建模 | 第63页 |
·桥面不平度 | 第63-64页 |
·损伤函数 | 第64-65页 |
·已开裂混凝土桥梁的损伤函数 | 第64-65页 |
·呼吸裂缝的损伤函数 | 第65页 |
·算例分析 | 第65-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高墩连续桥的车致振动响应测试及其模型更新 | 第73-93页 |
·引言 | 第73页 |
·测试桥梁的特点 | 第73-74页 |
·车辆作用下炉坪大桥结构的静力测试及其分析 | 第74-75页 |
·加载用车 | 第74页 |
·测试断面位置及其编号 | 第74-75页 |
·测试内容与结果 | 第75页 |
·炉坪大桥路面平整度的测量 | 第75-79页 |
·测点布置 | 第77页 |
·测试结果 | 第77-79页 |
·车辆作用下炉坪大桥的动力响应测试 | 第79-81页 |
·跑车与跳车试验布置 | 第79-80页 |
·测试结果 | 第80-81页 |
·模态测试 | 第81-82页 |
·实验测点布置 | 第82页 |
·模态参数识别 | 第82-83页 |
·模态试验结果汇总 | 第83页 |
·炉坪大桥的模型更新 | 第83-91页 |
·响应面法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第84页 |
·实验设计的样本选取 | 第84-86页 |
·响应面法更新炉坪大桥的数值模型 | 第86-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第6章 高墩连续桥在移动车载作用下的竖向振动分析 | 第93-116页 |
·引言 | 第93页 |
·考虑车轮与路面之间接触条件的三维车辆模型的建立 | 第93-96页 |
·桥梁的运动方程 | 第96页 |
·车桥相互作用 | 第96-99页 |
·路面平整度模拟 | 第99页 |
·数值分析及验证 | 第99-102页 |
·面接触尺寸对桥梁振动的影响 | 第99-101页 |
·轮胎刚度和阻尼对桥梁振动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炉坪大桥车桥耦合振动数值分析及验证 | 第102-105页 |
·炉坪大桥数值分析与测试结果比较 | 第105-108页 |
·不同车速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运行车辆数目的影响 | 第107页 |
·跳车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龙潭河特大桥在车载作用下的竖向振动分析 | 第108-114页 |
·龙潭河特大桥的特点 | 第110-111页 |
·龙潭河特大桥固有振动分析 | 第111页 |
·龙潭河特大桥在车辆作用下的竖向振动分析 | 第111-113页 |
·龙潭河特大桥的动力冲击系数分析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7章 高墩连续桥在移动车载作用下的横向振动分析 | 第116-134页 |
·引言 | 第116页 |
·考虑车辆横向自由度的三维车辆模型 | 第116-121页 |
·基本的轮胎力学模型 | 第116-117页 |
·充气轮胎模型 | 第117-118页 |
·轮胎接触面处的相互作用力 | 第118-119页 |
·数值计算车辆模型 | 第119-121页 |
·桥梁运动方程 | 第121页 |
·路面平整度模拟 | 第121页 |
·车辆与桥梁相互耦合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121页 |
·测试高墩连续桥的描述 | 第121-122页 |
·炉坪大桥车振响应数值分析及与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122-125页 |
·炉坪大桥竖向振动响应分析 | 第122-123页 |
·炉坪大桥横向振动响应分析 | 第123-124页 |
·跳车时炉坪大桥横向振动分析 | 第124-125页 |
·炉坪大桥在车辆作用下的横向振动分析 | 第125-131页 |
·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对桥梁横向振动挠度的影响 | 第125页 |
·高墩连续桥在车辆作用下的纵向力时程分析 | 第125-128页 |
·高墩连续桥的行车舒适度分析 | 第128-129页 |
·影响高墩桥横向振动响应的参数分析 | 第129-130页 |
·车速对高墩连续桥横向振动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龙潭河特大桥在车载作用下的横向振动分析 | 第131-132页 |
·车速对龙潭河特大桥横向振动挠度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龙潭河特大桥的行车舒适性分析 | 第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8章 大跨度斜拉桥在车载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 第134-145页 |
·引言 | 第134页 |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在车载作用下的耦合振动 | 第134-138页 |
·计算车辆模型 | 第134-135页 |
·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概况 | 第135-138页 |
·路面激励样本的统计分析 | 第138-139页 |
·车辆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振动响应分析 | 第139-140页 |
·车辆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冲击系数 | 第140-143页 |
·小结 | 第143-14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45-149页 |
1 本文结论 | 第145-147页 |
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7-148页 |
3 建议与展望 | 第148-149页 |
参考文献 | 第149-159页 |
致谢 | 第159-160页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