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新浅45区H3II油层组储层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8页
    1.1 选题依据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3页
        1.2.1 储层评价技术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稠油识别方法研究第13页
    1.3 前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3-14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5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5-16页
        1.5.1 研究思路第15页
        1.5.2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第15-16页
    1.6 主要工作量及认识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8-21页
    2.1 基本地质特征第18-19页
        2.1.1 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第18页
        2.1.2 区域地质背景第18-19页
    2.2 勘探开发简况第19-21页
第3章 地层对比与油藏构造特征研究第21-31页
    3.1 地层特征及小层划分第21-27页
        3.1.1 地层特征第21-22页
        3.1.2 精细地层划分第22-27页
    3.2 油藏构造特征第27-31页
        3.2.1 区域构造特征第27-28页
        3.2.2 新浅45区微构造特征第28-31页
第4章 砂体分布特征研究第31-39页
    4.1 单砂体特征第31-35页
    4.2 砂体剖面特征第35页
        4.2.1 单砂体的横向连通情况第35页
        4.2.2 单砂体纵向发育特征第35页
    4.3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第35-37页
    4.4 夹隔层分布特征第37-39页
第5章 储层沉积特征研究第39-48页
    5.1 沉积环境特征第39-40页
    5.2 沉积相特征第40-41页
        5.2.1 沉积岩颜色第40页
        5.2.2 粒度特征第40-41页
        5.2.3 沉积构造第41页
    5.3 沉积微相研究第41-43页
    5.4 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第43-45页
        5.4.1 单井相分析第43-44页
        5.4.2 剖面相分析第44页
        5.4.3 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第44-45页
    5.5 沉积相模式第45-48页
第6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48-74页
    6.1 岩石学特征第48-51页
        6.1.1 岩性特征第48页
        6.1.2 成分结构特征第48-49页
        6.1.3 粘土矿物第49-51页
    6.2 孔隙结构特征第51页
        6.2.1 孔隙类型第51页
        6.2.2 孔喉特征第51页
    6.3 成岩作用第51-52页
    6.4 物性分布特征第52-64页
        6.4.1 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第52-53页
        6.4.2 测井物性解释第53-55页
        6.4.3 储层物性统计学特征第55-61页
        6.4.4 储层物性平面展布特征第61-64页
    6.5 非均质性研究第64-74页
        6.5.1 层内非均质性第64-66页
        6.5.2 层间非均质性第66-69页
        6.5.3 平面非均质性第69-74页
第7章 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第74-85页
    7.1 稠油识别的方法第74-75页
    7.2 有效厚度划分第75-78页
        7.2.1 有效厚度下限标准的制定第75-78页
        7.2.2 有效厚度平面展布特征第78页
    7.3 油水展布特征第78-83页
        7.3.1 油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第78-80页
        7.3.2 纵向分布特征第80-81页
        7.3.3 剖面分布特征第81页
        7.3.4 平面展布特征第81-83页
    7.4 稠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第83-85页
第8章 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区预测第85-91页
    8.1 影响储层发育因素分析第85-86页
    8.2 储层综合评价第86-90页
    8.3 有利小层及有利区块优选第90-91页
        8.3.1 有利小层第90页
        8.3.2 有利区块第90-91页
结论与认识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7页
附图第97-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层序及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建南气田南飞三段储层特征及储层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