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柴油机气缸盖内流动换热研究及水腔结构改进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1.2 气缸盖温度场试验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气缸盖温度场试验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气缸盖温度场试验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气缸盖内流动换热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1 气缸盖内流动换热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2 气缸盖内流动换热国内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20页
第二章 柴油机气缸盖温度场试验第20-26页
    2.1 气缸盖温度场测量方法第20-21页
    2.2 硬度塞加工第21-22页
    2.3 气缸盖温度场试验研究第22-25页
        2.3.1 试验柴油机简介第22页
        2.3.2 气缸盖测点布置第22-23页
        2.3.3 硬度塞的安装第23-24页
        2.3.4 气缸盖温度场试验方案第24-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柴油机气缸盖内流动换热数值计算的基础理论第26-34页
    3.1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第26页
    3.2 流体力学控制方程第26-28页
        3.2.1 连续性方程第26-27页
        3.2.2 动量方程第27-28页
        3.2.3 能量方程第28页
    3.3 气缸盖冷却水腔内换热过程第28-29页
    3.4 两相流研究方法第29-31页
    3.5 欧拉两相流沸腾换热模型第31-34页
        3.5.1 壁面沸腾换热模型第31页
        3.5.2 沸腾汽泡行为子模型第31-32页
        3.5.3 成核密度模型第32页
        3.5.4 热相变模型第32-33页
        3.5.5 相间动量传递模型第33-34页
第四章 柴油机气缸盖内流动换热模拟研究第34-50页
    4.1 几何模型的创建第34-35页
    4.2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35-38页
        4.2.1 网格的类型第35-36页
        4.2.2 划分网格的原则第36页
        4.2.3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36-38页
    4.3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8页
        4.3.1 水腔进出口边界第38页
        4.3.2 柴油机各部件热边界条件第38页
    4.4 欧拉两相流沸腾模换热模型验证第38-41页
    4.5 气缸盖冷却水腔流场分析第41-45页
        4.5.1 气缸盖冷却水腔速度场分析第41-43页
        4.5.2 气缸盖冷却水腔内冷却液的流线分析第43页
        4.5.3 气缸盖冷却水腔上水孔流量分析第43-45页
    4.6 气缸盖冷却水腔压力场分析第45-46页
    4.7 气缸盖温度场分析第46-48页
    4.8 气缸盖冷却水腔内空泡份额分析第48页
    4.9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柴油机气缸盖冷却水腔改进设计第50-56页
    5.1 改进方法第50-51页
    5.2 改进方案分析第51-52页
    5.3 改进方案结果对比第52-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56-57页
    6.2 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64页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柴油机喷油嘴内空化与空蚀特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振动冲击特征的柴油机典型故障监测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