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英文摘要 | 第9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叶黄素的存在形式 | 第11页 |
1.2 叶黄素的功效 | 第11-13页 |
1.2.1 保护视力 | 第11页 |
1.2.2 抗氧化作用 | 第11-12页 |
1.2.3 着色功能 | 第12页 |
1.2.4 延缓动脉硬化作用 | 第12页 |
1.2.5 抗癌作用 | 第12-13页 |
1.3 叶黄素的提取方法 | 第13-15页 |
1.3.1 膜分离法 | 第13页 |
1.3.2 微波加热法 | 第13-14页 |
1.3.3 干燥法 | 第14页 |
1.3.4 有机溶剂提取法 | 第14页 |
1.3.5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 第14-15页 |
1.3.6 酶法辅助提取法 | 第15页 |
1.3.7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 第15页 |
1.4 叶黄素分析检测方法概述 | 第15-18页 |
1.4.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6页 |
1.4.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6页 |
1.4.3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第16-17页 |
1.4.4 红外光谱法 | 第17页 |
1.4.5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 第17-18页 |
1.4.6 核磁共振法 | 第18页 |
1.5 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方法与材料 | 第20-24页 |
2.1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黄素的测定实验原理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2.1 仪器与设备 | 第20页 |
2.2.2 试剂 | 第20-21页 |
2.2.3 溶液的配置 | 第21页 |
2.2.4 实验样品信息 | 第21-22页 |
2.3 操作步骤 | 第22-24页 |
2.3.1 样品预混 | 第22页 |
2.3.2 皂化优化 | 第22页 |
2.3.3 加热溶解优化 | 第22页 |
2.3.4 溶解时间优化 | 第22页 |
2.3.5 萃取 | 第22页 |
2.3.6 仪器条件 | 第22-23页 |
2.3.7 绘制标准曲线 | 第23页 |
2.3.8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4页 |
3.1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3.2 前处理过程中影响叶黄素测定的因素 | 第24-31页 |
3.2.1 样品皂化中碱浓度的影响 | 第24-26页 |
3.2.2 样品溶解温度的影响 | 第26-28页 |
3.2.3 样品溶解时间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4 样品前处理中萃取剂的选择 | 第29-30页 |
3.2.5 前处理中光照条件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改进后方法测定不同基质中叶黄素的回收率 | 第31-34页 |
3.3.1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黄素的回收率 | 第31页 |
3.3.2 全脂乳粉中叶黄素的回收率 | 第31-32页 |
3.3.3 婴幼儿配方粉中叶黄素日内精密度的异常值检验 | 第32页 |
3.3.4 全脂乳粉中叶黄素日内精密度的异常值检验 | 第32-33页 |
3.3.5 不同基质对叶黄素测定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