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Fe-TNAs对苯系物的光催化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引言第10-11页
    1.2 挥发性有机物第11-12页
        1.2.1 定义第11页
        1.2.2 来源及危害第11-12页
    1.3 TiO_2的光催化原理第12-13页
    1.4 二氧化钛纳米管第13-14页
        1.4.1 制备方法第13页
        1.4.2 阳极氧化法形成机理第13-14页
        1.4.3 形成过程第14页
    1.5 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与特点第14-15页
        1.5.1 制备方法第14页
        1.5.2 复合纳米管阵列第14-15页
    1.6 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对VOCs光催化降解第15-19页
    1.7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TiO_2表面吸附及光催化的研究现状第19页
    1.8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9 研究路线图第20-21页
第2章 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第21-26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概述第21页
    2.3 密度泛函理论第21-24页
        2.3.1 Hohenberg‐Kohn定理第22页
        2.3.2 Kohn‐Sham定理第22-23页
        2.3.3 交换关联能泛函第23-24页
    2.4 VASP软件介绍第24-26页
第3章 Fe掺杂锐钛矿型TiO_2(001)表面光催化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第26-42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掺杂位置与掺杂浓度对禁带宽度的影响第26-31页
        3.2.1 实验方法第26-27页
        3.2.2 实验设计第27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3.3 苯在Fe掺杂TiO_2(001)表面的吸附特性第31-37页
        3.3.1 掺杂位置与掺杂浓度对吸附能的影响第31-33页
        3.3.2 Fe原子掺杂浓度对吸附能的影响第33-36页
        3.3.3 表面差分电荷密度和电子态密度计算第36-37页
    3.4 甲苯在Fe掺杂TiO_2(001)表面的吸附特性第37-40页
        3.4.1 甲苯在不同掺杂方式TiO_2(001)表面吸附能计算第37-39页
        3.4.2 表面差分电荷密度和电子态密度计算第39-40页
    3.5 结论第40-42页
第4章 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光催化性的实验研究第42-49页
    4.1 掺杂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第42页
    4.2 SEM(扫描电镜)图和紫外—可见光谱图第42-43页
    4.3 对苯系物的吸附与光催化降解特性研究第43-49页
        4.3.1 实验装置第43-44页
        4.3.2 实验设备与材料第44-45页
        4.3.3 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第45-46页
        4.3.4 结果与讨论第46-47页
        4.3.5 本章结论第47-49页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结论第49页
    展望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某微型汽车机械式变速器传动效率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黄素含量方法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