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宏观审慎监管下的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构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提出逆周期资本缓冲及其计提模型第10-11页
        1.2.2 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有效性第11页
        1.2.3 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在中国适用性第11-12页
        1.2.4 改进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第12-14页
        1.2.5 介绍逆周期资本缓冲释放第14页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1.3.1 论文创新第14-15页
        1.3.2 论文不足第15-16页
第2章 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理论基础第16-24页
    2.1 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形成机理第16-19页
        2.1.1 巴塞尔协议导致的顺周期效应第16页
        2.1.2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导致的顺周期效应第16-17页
        2.1.3 金融机构自身行为导致的顺周期效应第17-18页
        2.1.4 金融加速器原理导致的顺周期性第18-19页
    2.2 金融体系顺周期效应影响第19页
    2.3 宏观审慎监管内涵第19-20页
    2.4 宏观审慎监管下的逆周期政策工具第20-24页
        2.4.1 前瞻性动态拨备制度第20-21页
        2.4.2 改进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第21-22页
        2.4.3 留存资本缓冲制度第22页
        2.4.4 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第22-24页
第3章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在中国适用性分析第24-31页
    3.1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概述第24-25页
    3.2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方法第25-27页
        3.2.1 HP滤波模型简介第25-26页
        3.2.2 逆周期资本缓冲计算方法分析第26-27页
    3.3 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实证检验第27-31页
        3.3.1 数据的来源与选取第27-29页
        3.3.2 实证检验第29-30页
        3.3.3 实证结果分析第30-31页
第4章 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模型的构建第31-41页
    4.1 挂钩变量的选取第31-33页
        4.1.1 股票价格指标第31页
        4.1.2 房地产价格指标第31-32页
        4.1.3 汇率、外汇储备指标第32-33页
        4.1.4 M2指标第33页
    4.2 实证检测挂钩变量第33-39页
        4.2.1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原理第33-35页
        4.2.2 数据选取第35-36页
        4.2.3 ROC实证检验第36-39页
    4.3 “GDPM/2”逆周期资本缓冲模型验证第39-41页
第5章 结论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作者简历第47-48页
后记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SC.Fatigue的18m~3抓斗挖泥船挖泥机结构疲劳寿命研究
下一篇:船舶轴系安装工艺参数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