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英文缩略语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7页 |
1 植物lncRNA | 第13-22页 |
1.2 植物lncRNA的发现 | 第13-14页 |
1.3 植物lncRNA的产生 | 第14页 |
1.4 植物lncRNA的分类 | 第14-15页 |
1.5 植物lncRNA的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6 lncRNA在植物中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 第18-19页 |
1.7 lncRNA作用的分子机制 | 第19-21页 |
1.8 lncRNA的表达及序列的保守性 | 第21-22页 |
2 镉对植物的毒害 | 第22-26页 |
2.1 Cd对植物的毒害 | 第22-23页 |
2.2 植物对Cd的耐受作用 | 第23-26页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水稻镉相关lncRNA的序列分析 | 第27-35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3.1 植物材料准备 | 第27-28页 |
3.2 材料处理 | 第28页 |
3.3 样品制备及测序 | 第28页 |
3.4 利用生物信息学对lncRNAs的筛选 | 第28-29页 |
3.5 水稻Cd相关lncRNA的特点分析 | 第29-3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0-33页 |
4.1 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 第30-31页 |
4.2 水稻lncRNA的长度分布 | 第31页 |
4.3 水稻lncRNA的染色体定位 | 第31-32页 |
4.4 水稻lncRNA序列的重复性 | 第32-33页 |
5 讨论 | 第33-35页 |
5.1 RNA-seq | 第33页 |
5.2 水稻lncRNA的全基因组鉴定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水稻镉相关lncRNA的表达分析 | 第35-53页 |
1 引言 | 第35页 |
2 实验材料 | 第35-36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35页 |
2.2 主要试剂和酶 | 第35-36页 |
3 实验设计 | 第36页 |
3.1 不同Cd浓度下水稻lncRNA的表达 | 第36页 |
3.2 不同时间Cd处理下水稻lncRNA的表达 | 第36页 |
3.3 水稻组织特异性表达鉴定 | 第36页 |
4 实验方法 | 第36-40页 |
4.1 水稻根部总R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4.2 cDNA链的合成 | 第37-38页 |
4.3 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38页 |
4.4 半定量PCR鉴定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38-40页 |
5 实验结果 | 第40-49页 |
5.1 RNA-seq数据分析差异表达的lncRNA | 第40-42页 |
5.2 水稻根部RNA提取 | 第42-43页 |
5.3 不同Cd浓度下lncRNA的表达 | 第43-46页 |
5.4 Cd处理时间梯度下lncRNA的表达 | 第46-48页 |
5.5 半定量PCR鉴定组织表达特异性 | 第48-49页 |
6 讨论 | 第49-53页 |
6.1 RNA-seq对于lncRNAs的筛选和鉴定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6.2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RNA-seq的准确性 | 第50页 |
6.3 水稻lncRNA的表达特点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水稻Cd相关lncRNA全长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 第53-75页 |
1 引言 | 第53-54页 |
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2.1 植物材料 | 第54页 |
2.2 菌株与质粒 | 第54-55页 |
3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4 实验设计 | 第55-56页 |
4.1 lncRNA全序列的克隆 | 第55页 |
4.2 miRNA的内源伪靶基因的预测 | 第55-56页 |
4.3 Cd胁迫下miRNA的表达 | 第56页 |
4.4 水稻lncRN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6页 |
4.5 水稻转基因实验 | 第56页 |
5 实验方法 | 第56-67页 |
5.1 水稻根部RNA的提取 | 第56页 |
5.2 3’RACE扩增cDNA的末端 | 第56-60页 |
5.3 5’RACE扩增cDNA的末端 | 第60页 |
5.4 lncRNA的内源伪靶基因的预测 | 第60-61页 |
5.5 Cd胁迫下miRNA的表达 | 第61-62页 |
5.6 Gatway水稻lncRNA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2-65页 |
5.7 水稻转基因实验 | 第65-67页 |
6 实验结果 | 第67-72页 |
6.1 利用3',5'RACE克隆lncRNA的全长 | 第67-68页 |
6.2 miRNA的内源伪靶基因的预测 | 第68-69页 |
6.3 Gateway构建水稻lncRNA过表达载体 | 第69-71页 |
6.4 水稻转基因实验 | 第71页 |
6.5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lncRNA过表达植株的miRNA及其靶基因的表达量 | 第71-72页 |
7 讨论 | 第72-75页 |
7.1 3',5'RACE扩增cDNA末端的可行性 | 第72-73页 |
7.2 lnRNA与miRNA互作在植物中所起的作用 | 第73-75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1 研究结论 | 第75页 |
2 创新之处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待发表)的研究论文 | 第83页 |
参加会议情况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