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1 DNA甲基化简介 | 第17-21页 |
1.1 DNA甲基化的概念及生物学特性 | 第17-18页 |
1.2 植物中RNA介导的DNA甲基化 | 第18-19页 |
1.3 植物中的主动去甲基化 | 第19-21页 |
1.4 组蛋白修饰和DNA甲基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21页 |
2 DNA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2.1 DNA甲基化与转座子失活 | 第21页 |
2.2 胞嘧啶甲基化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2.3 胞嘧啶甲基化在植物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2.4 非生物胁迫条件下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 | 第23-24页 |
2.5 生物胁迫下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 | 第24-25页 |
3 DNA甲基化检测与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各甲基化特征基因筛选及功能聚类分析 | 第27-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2 方法 | 第29-30页 |
1.2.1 获得各基因对应甲基化胞嘧啶数量 | 第29页 |
1.2.2 甲基化变异度衡量方法 | 第29-30页 |
1.2.3 对基因甲基化程度衡量方法 | 第30页 |
1.2.4 对待选基因集合进行GO聚类分析 | 第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2.1 76种群甲基化基本信息 | 第30-35页 |
2.2 对基因体甲基化各变异情况基因聚类 | 第35-41页 |
2.2.1 对基因体高甲基化变异基因集合进行GO聚类分析 | 第35-38页 |
2.2.2 对基因体低甲基化变异基因集合进行功能聚类分析 | 第38-39页 |
2.2.3 对基因体不被甲基化基因集合进行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2.3 对启动子区甲基化各变异基因聚类 | 第41-43页 |
2.4 合并区域高甲基化变异基因聚类 | 第43-44页 |
2.5 平均甲基化程度在基因分类中的状况 | 第44-47页 |
3 讨论 | 第47-51页 |
第三章 甲基化水平与表达量水平相关分析 | 第51-6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5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52-54页 |
1.2 方法 | 第54-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2.1 甲基化水平和表达量水平相关性基因筛选结果 | 第55-60页 |
2.2 相关基因功能聚类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3.1 存在甲基化和表达量相关的基因 | 第62-63页 |
3.2 显著聚类于抗病基因 | 第63-65页 |
第四章 甲基化水平与数量性状相关分析 | 第65-9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7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66页 |
1.2 方法 | 第66-67页 |
1.2.1 数量性状和甲基化水平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66-67页 |
1.2.2 表皮毛密度与表达水平数据分析 | 第6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88页 |
2.1 各性状筛选基因结果 | 第67-69页 |
2.2 对几个典型性状的深入分析 | 第69-88页 |
2.2.1 角果长与基因甲基化深入分析 | 第69-76页 |
2.2.2 钠元素含量与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分析 | 第76-79页 |
2.2.3 表皮毛密度与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分析 | 第79-82页 |
2.2.4 基因表达量和拟南芥表皮毛密度有相关性的基因筛选和分析 | 第82-88页 |
3 讨论 | 第88-93页 |
3.0 角果长与甲基化相关 | 第88-89页 |
3.1 钠含量和甲基化相关 | 第89-90页 |
3.2 表皮毛和甲基化相关分析 | 第90页 |
3.3 表皮毛和叶片基因表达量相关分析 | 第90-93页 |
第五章 生物代谢及信号通路基因甲基化研究 | 第93-10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4页 |
1.1 数据材料 | 第94页 |
1.2 分析方法 | 第9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3 讨论 | 第100-103页 |
全文讨论 | 第103-109页 |
全文结论 | 第109-111页 |
创新点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