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8-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1-20页 |
一 什么是形象? | 第11-13页 |
二 城市与城市形象 | 第13-15页 |
三 城市形象研究的常见形态 | 第15-18页 |
四 研究取向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新民周刊》封面报道中建构的上海城市形象:“强国家”、“大资本”与“去西方化”的正面形象 | 第20-43页 |
第一节 政治形象的建构:国家战略中的“桥头堡” | 第22-26页 |
第二节 经济形象的建构:国家资本主导下的新型“消费都市” | 第26-33页 |
第三节 文化形象的建构:符号化的“海派”文化 | 第33-37页 |
第四节 历史形象的建构:国家历史进程中的“红色”上海 | 第37-43页 |
第三章 封面报道形象建构背后的生产机制:参与、妥协与创新 | 第43-56页 |
第一节 封面报道形象建构过程中的自我“把关” | 第43-49页 |
一 封面报道对象的选择:新闻信源的“单一化”与“精英化” | 第44-46页 |
二 封面报道话语的运用:新闻政策的“规律化”与“标准化” | 第46-49页 |
第二节 封面报道形象建构过程中的外部“参与” | 第49-56页 |
一 政治权力的参与:政治媒体化与媒体政治化 | 第50-53页 |
二 资本权力的参与:“经营稿件”与“去经营化” | 第53-56页 |
第四章 城市的形象传播:满足现代上海的想象 | 第56-61页 |
一 国家话语中的新上海:从“国际化大都市”到“卓越全球城市” | 第57-58页 |
二“卓越全球城市”导向中媒体功能的转变:从“城市营销”到“城市传播”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附录:《新民周刊》从业者访谈记录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