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企业财务舞弊及其监管研究--基于新三板市场多案例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5-2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7页
        1.1.1 选题背景第15-16页
        1.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文献综述第17-21页
        1.2.1 国外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第17-18页
        1.2.2 国内关于财务舞弊的研究第18-19页
        1.2.3 研究现状评述第19-21页
    1.3 论文框架第21-22页
    1.4 论文研究方法第22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第22-23页
2 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财务舞弊的动因理论第23-26页
        2.1.1 冰山理论第23页
        2.1.2 三角形理论第23-24页
        2.1.3 GONE理论第24-25页
        2.1.4 风险因子理论第25-26页
    2.2 监管的经济学理论第26-29页
        2.2.1 公共利益理论第26-27页
        2.2.2 捕获理论第27页
        2.2.3 经济监管理论第27-28页
        2.2.4 博弈论理论第28-29页
3 新三板企业会计舞弊案例介绍第29-36页
    3.1 新三板舞弊企业案例的选择第29-31页
        3.1.1 新三板企业舞弊概况第29-30页
        3.1.2 具体舞弊企业选取第30-31页
    3.2 舞弊企业概况第31-36页
        3.2.1 参仙源舞弊概况第31-33页
        3.2.2 科捷锂电舞弊概况第33-34页
        3.2.3 银都传媒舞弊概况第34-36页
4 新三板企业会计舞弊案例分析第36-53页
    4.1 新三板企业会计舞弊的动因分析第36-40页
        4.1.1 个别风险因素第36-37页
        4.1.2 一般风险因素第37-40页
    4.2 新三板企业会计舞弊手段第40-47页
        4.2.1 少计成本,利润虚增第40-41页
        4.2.2 关联交易,利润虚增第41-42页
        4.2.3 关联方包庇增资款乱用第42-43页
        4.2.4 虚增主营业务收入第43-46页
        4.2.5 漏记关联方,逃避监管第46页
        4.2.6 未披露关联方资金占用第46-47页
    4.3 新三板企业财务舞弊的后果分析第47-53页
        4.3.1 危害公司日后的经营发展第47-50页
        4.3.2 损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第50-52页
        4.3.3 不利于新三板市场的健康发展第52-53页
5 加强新三板企业财务舞弊的监管第53-58页
    5.1 强化企业内部监管第53-55页
        5.1.1 调节新三板企业股权机制第53页
        5.1.2 加强新三板企业监事会权力第53-54页
        5.1.3 建立新三板企业独立董事制度第54页
        5.1.4 合理分工新三板企业财务人员第54-55页
    5.2 强化社会监管第55-56页
        5.2.1 完善新三板信息披露第55页
        5.2.2 强化新三板市场退出机制第55-56页
        5.2.3 加重新三板财务舞弊惩罚力度第56页
    5.3 强化政府监管第56-58页
        5.3.1 加大对新三板企业扶持力度第56页
        5.3.2 加强会计法律法规的建设第56-57页
        5.3.3 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第57页
        5.3.4 强化对政府监管的再监督第57-58页
6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59页
    6.2 研究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线旅游业并购绩效研究--以携程并购去哪儿为例
下一篇:并购对教育培训上市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基于昂立教育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