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7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2.1 小麦条锈病研究概况 | 第19-23页 |
1.2.2 光谱技术在植物病害监测上的应用 | 第23-25页 |
1.2.3 气传真菌孢子监测研究概况 | 第25-28页 |
1.2.4 显微图像采集技术研究概况 | 第28-30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33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33-35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5-37页 |
第2章 基于高光谱成像的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研究 | 第37-49页 |
2.1 引言 | 第37-38页 |
2.2 供试材料与高光谱图像采集 | 第38-4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2.2.2 高光谱成像系统 | 第38-39页 |
2.2.3 高光谱图像采集与校正 | 第39-40页 |
2.3 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 | 第40-46页 |
2.3.1 健康与条锈病斑区域光谱曲线分析 | 第40-41页 |
2.3.2 高光谱图像的掩模处理 | 第41-42页 |
2.3.3 病斑高光谱图像的主成分分析 | 第42-43页 |
2.3.4 基于Otsu方法的病斑面积分割 | 第43-45页 |
2.3.5 小麦条锈病病害程度分级 | 第45-46页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显微图像分割和计数方法研究 | 第49-79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材料与供试显微图像 | 第50-51页 |
3.2.1 材料与设备 | 第50页 |
3.2.2 供试夏孢子图像 | 第50-51页 |
3.3 夏孢子图像预处理 | 第51-57页 |
3.3.1 图像的缩放处理 | 第52页 |
3.3.2 基于L*a*b*模型和K-means聚类的夏孢子目标分割 | 第52-56页 |
3.3.3 图像形态学处理 | 第56-57页 |
3.4 基于改进分水岭的夏孢子分割计数算法 | 第57-67页 |
3.4.1 分水岭算法原理 | 第58-59页 |
3.4.2 基于距离变换的分水岭夏孢子计数算法 | 第59-61页 |
3.4.3 改进分水岭夏孢子分割计数算法 | 第61-65页 |
3.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3.5 基于凹度和轮廓段融合的夏孢子分割计数算法 | 第67-77页 |
3.5.1 基于形状因子和面积的粘连孢子判别 | 第68-69页 |
3.5.2 基于凹度的粘连孢子轮廓分割 | 第69-71页 |
3.5.3 粘连孢子轮廓段融合 | 第71-74页 |
3.5.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4章 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显微图像远程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第79-102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80-90页 |
4.2.1 系统需求分析及功能确定 | 第80-82页 |
4.2.2 系统总体方案及结构 | 第82-84页 |
4.2.3 核心器件选型 | 第84-90页 |
4.3 系统硬件设计 | 第90-98页 |
4.3.1 载玻片取片机构设计 | 第90-91页 |
4.3.2 载物台设计 | 第91-92页 |
4.3.3 涂脂机构设计 | 第92-93页 |
4.3.4 孢子捕捉风道机构设计 | 第93-95页 |
4.3.5 显微图像采集机构设计 | 第95-97页 |
4.3.6 太阳能供电模块设计 | 第97-98页 |
4.3.7 箱体设计 | 第98页 |
4.4 系统硬件试制与安装 | 第98-10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5章 夏孢子显微图像远程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及测试 | 第102-110页 |
5.1 引言 | 第102页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第102-105页 |
5.2.1 系统工作流程 | 第102-103页 |
5.2.2 显微图像采集与传输 | 第103-105页 |
5.2.3 系统应用软件 | 第105页 |
5.3 田间试验设计与试验方法 | 第105-109页 |
5.3.1 试验环境及仪器部署 | 第105-106页 |
5.3.2 系统运行稳定性测试 | 第106-107页 |
5.3.3 系统采集显微图像质量测试 | 第107-108页 |
5.3.4 能量可用性测试 | 第108-10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6章 小麦条锈病菌夏孢子图像分割与计数软件设计与试验 | 第110-133页 |
6.1 引言 | 第110页 |
6.2 供试材料与夏孢子显微图像采集 | 第110-112页 |
6.2.1 实验材料 | 第110-111页 |
6.2.2 显微图像远程采集系统 | 第111页 |
6.2.3 夏孢子显微图像采集方法 | 第111-112页 |
6.3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12-114页 |
6.3.2 软件功能设计及系统框图 | 第112-113页 |
6.3.3 系统运行及开发环境 | 第113-114页 |
6.4 软件系统关键技术 | 第114-124页 |
6.4.1 基于K-means聚类的夏孢子目标提取 | 第114-117页 |
6.4.2 形态学预处理 | 第117-119页 |
6.4.3 夏孢子图像分割计数算法 | 第119-124页 |
6.5 软件结构与功能实现 | 第124-130页 |
6.5.1 自动计数系统软件界面 | 第124-126页 |
6.5.2 图像载入和缩放处理 | 第126页 |
6.5.3 图像处理 | 第126-128页 |
6.5.4 数据输出 | 第128-130页 |
6.6 结果和讨论 | 第130-132页 |
6.6.1 结果 | 第130-131页 |
6.6.2 讨论 | 第131-13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3-136页 |
7.1 结论 | 第133-134页 |
7.2 创新点 | 第134-135页 |
7.3 展望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6页 |
致谢 | 第146-148页 |
个人简历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