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疾病发生 | 第12-15页 |
1.1.1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简介 | 第12页 |
1.1.2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 第12-13页 |
1.1.3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与疾病的发生 | 第13-15页 |
1.2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干预与疾病治疗 | 第15-17页 |
1.2.1 抗体 | 第15页 |
1.2.2 免疫调节剂 | 第15-16页 |
1.2.3 细胞疗法 | 第16-17页 |
1.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 第17-20页 |
1.3.1 基因编辑技术介绍 | 第17-18页 |
1.3.2 CRISPR/Cas9的分类与应用 | 第18-19页 |
1.3.3 CRISPR/Cas9的递送与疾病治疗 | 第19-20页 |
1.4 核酸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 第20-21页 |
1.4.1 核酸药物递送的障碍 | 第20-21页 |
1.4.2 核酸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分类 | 第21页 |
1.4.3 核酸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与免疫细胞功能干预 | 第21页 |
1.5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36页 |
第二章 CLAN纳米颗粒介导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编辑的研究 | 第36-72页 |
2.1 引言 | 第36-38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2.2.1 主要材料 | 第38页 |
2.2.2 细胞与动物 | 第38页 |
2.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38-4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0-49页 |
2.3.1 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编辑质粒的设计和构建 | 第40-41页 |
2.3.2 包载CRISPR/Cas9质粒系的纳米颗粒(CLAN)的制备 | 第41-42页 |
2.3.3 CLAN对siRNA及CRISPR/Cas9质粒的包封率、回收率的测定 | 第42-43页 |
2.3.4 CLAN纳米颗粒粒径及表面电势的表征 | 第43页 |
2.3.5 CLAN纳米颗粒的形态表征 | 第43页 |
2.3.6 检测不同细胞对CLAN_(Cy5-siRNA)摄取能力 | 第43-44页 |
2.3.7 检测不同细胞转染CLAN_(pM458)后Cas9和EGFP的表达 | 第44页 |
2.3.8 检测体内不同的免疫细胞对CLANC_(y5-siRNA)的摄取能力 | 第44-45页 |
2.3.9 检测CLAN_(pM458)在小鼠体内单核巨噬细胞中EGFP和Cas9的表达 | 第45-46页 |
2.3.10 检测CLAN_(pM330/sgNtn1)对巨噬细胞Ntn1基因的敲除效率 | 第46-48页 |
2.3.11 建立高脂饮食诱导Ⅱ型糖尿病(T2D)小鼠模型 | 第48页 |
2.3.12 CLAN_(pM330/sgNtn1)针对T2D疾病模型小鼠的治疗 | 第48-49页 |
2.3.13 检测CLAN_(pM330/sgNtn1)治疗结束后Ntn1基因的敲除效率 | 第49页 |
2.3.14 检测CLAN_(pM330/sgNtn1)治疗结束后脂肪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 | 第49页 |
2.3.15 检测CLAN_(pM330/sgNtn1)治疗结束后潜在的脱靶效应 | 第49页 |
2.3.16 检测CLAN_(pM330/sgNtn1)治疗结束后IL-6和TNF-α表达 | 第49页 |
2.3.17 检测CLAN_(pM330/sgNtn1)治疗结束后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 | 第49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49-65页 |
2.4.1 巨噬细胞特异性CD68启动子启动的CRISPR/Cas9质粒的构建 | 第49-50页 |
2.4.2 巨噬细胞特异性CD68启动子启动的CRISPR/Cas9质粒的鉴定 | 第50-51页 |
2.4.3 CLAN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51-53页 |
2.4.4 CLAN纳米颗粒包载CRISPR/Cas9质粒在细胞水平的转染效果 | 第53-54页 |
2.4.5 体外验证CD68启动子启动的Cas9-EGFP在巨噬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 第54-56页 |
2.4.6 体内验证CD68启动子启动的Cas9-EGFP在巨噬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 第56-59页 |
2.4.7 CLAN_(pM330/sgNtn1)敲除Ntn1基因的效率检测 | 第59-61页 |
2.4.8 CLAN_(pM330/sgNtn1)对T2D疾病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 | 第61-63页 |
2.4.9 CLAN_(pM330/sgNtn1)治疗后细胞因子分泌、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滞留情况表征 | 第63-64页 |
2.4.10 CLAN_(pM330/sgNtn1)治疗后脱靶效应评估 | 第64-6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三章 CLAN纳米颗粒递送CRISPR/Cas9及抗原肽干预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 第72-102页 |
3.1 引言 | 第72-7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74-77页 |
3.2.1 主要材料 | 第74页 |
3.2.2 细胞和动物 | 第74-75页 |
3.2.3 主要药品及试剂 | 第75-7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7-85页 |
3.3.1 靶向CD80、CD86和CD40的CRISPR/Cas9质粒的构建 | 第77-78页 |
3.3.2 体外转录靶向CD80、CD86以及CD40的gRNA | 第78-79页 |
3.3.3 包载CRIPSR/Cas9质粒以及抗原肽的CLAN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 第79-80页 |
3.3.4 检测CLAN纳米颗粒递送质粒和抗原肽至BMDC的能力 | 第80-81页 |
3.3.5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对BMDC共刺激分子的敲除效率 | 第81页 |
3.3.6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转染后BMDC对抗原肽的提呈 | 第81-82页 |
3.3.7 小鼠CD4~+T细胞分离培养 | 第82-83页 |
3.3.8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转染后BMDC与T细胞的作用 | 第83页 |
3.3.9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在体内对共刺激分子的敲除效率 | 第83-84页 |
3.3.10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对体内树突状细胞的编辑效率 | 第84页 |
3.3.11 CLAN_(pCas9/gCD80,86,40/2.5mi)对T1D疾病小鼠模型的治疗 | 第84页 |
3.3.12 CLAN_(pCas9/gCD80,86,40/2.5mi)治疗结束后胰腺组织病理学的分析胰腺组织学分析 | 第84页 |
3.3.13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治疗结束后小鼠T细胞亚群的变化 | 第84-85页 |
3.3.14 检测CLAN_(pCas9/gCD80,86,40/2.5mi)治疗结束后细胞因子分泌 | 第85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85-96页 |
3.4.1 体外转录CD80 gRNA、CD86 gRNA、CD40 gRNA | 第85-86页 |
3.4.2 CLAN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86-87页 |
3.4.3 BMDC对包载CRISPR/Cas9和抗原肽的CLAN纳米颗粒的摄取 | 第87-88页 |
3.4.4 CLAN_(pCas9/gCD80,86,40/2.5mi)转染BMDC后的基因编辑效率以及抗原的提呈 | 第88-90页 |
3.4.5 CLAN_(pCas9/gCD80,86,40/2.5mi)转染BMDC后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 | 第90-92页 |
3.4.6 CLAN_(pCas9/gCD80,86,40)对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基因编辑 | 第92-93页 |
3.4.7 CLAN_(pCas9/gCD80,86,40/2.5mi)对T1D疾病小鼠模型的治疗 | 第93-94页 |
3.4.8 CLAN_(pCas9/gCD80,86,40/2.5mi)治疗后T1D小鼠抗原特异性Treg细胞的产生 | 第94-95页 |
3.4.9 CLAN_(pCas9/gCD80,86,40/2.5mi)治疗后T1D小鼠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 | 第95-96页 |
3.5 本章总结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一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02-104页 |
附录二 常规试剂 | 第104-106页 |
附录三 常用试剂的准备 | 第106-108页 |
附录四 常规实验方法 | 第10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