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1.1 氮素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 第16-18页 |
1.1.1 氮素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 第16-17页 |
1.1.2 氮素供应与产量形成 | 第17-18页 |
1.1.3 氮供应水平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1.2 氮素对叶绿素含量的调控 | 第18-23页 |
1.2.1 氮浓度变化对叶绿素组分的影响 | 第18-19页 |
1.2.2 氮素参与叶绿素合成的途径 | 第19-23页 |
1.3 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 第23-25页 |
1.3.1 叶绿素在光捕获中的作用 | 第23页 |
1.3.2 叶绿素在光抑制和光保护中的作用 | 第23-25页 |
1.4 叶片光合作用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 第25-28页 |
1.4.1 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氮水平的基因型差异 | 第25页 |
1.4.2 光合作用生理过程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25-26页 |
1.4.3 光合组分的氮素分配 | 第26-27页 |
1.4.4 氮在非光合组分的分配 | 第27-28页 |
1.5 氮素的田间诊断 | 第28-32页 |
1.5.1 化学诊断 | 第28-29页 |
1.5.2 光谱学诊断 | 第29-32页 |
1.6 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第2章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 第33-37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33-34页 |
2.2 拟解决的问题 | 第34页 |
2.3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2.3.1 研究思路 | 第34页 |
2.3.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2.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5页 |
2.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35-37页 |
第3章 实验方法和设计 | 第37-48页 |
3.1 实验材料培养 | 第37-38页 |
3.1.1 水培实验 | 第37页 |
3.1.2 田间实验 | 第37-38页 |
3.2 实验处理 | 第38-39页 |
3.2.1 烟草幼苗对氮水平响应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研究 | 第38页 |
3.2.2 烟草叶片叶绿素和光合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研究 | 第38-39页 |
3.2.3 烟草叶片光合作用生理过程及组分对氮素水平的田间响应 | 第39页 |
3.3 指标测定 | 第39-45页 |
3.3.1 农艺性状和生物量 | 第39-40页 |
3.3.2 叶片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 | 第40页 |
3.3.3 叶片含氮量测定 | 第40页 |
3.3.4 耗竭营养液状态 | 第40页 |
3.3.5 Hem A1和CAO1基因荧光定量分析 | 第40-41页 |
3.3.6 气体交换参数测定 | 第41-43页 |
3.3.7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43-44页 |
3.3.8 计算氮素在光合组分的分配 | 第44页 |
3.3.9 叶片解剖学形态 | 第44-45页 |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5-48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8-77页 |
4.1 烟草幼苗响应氮水平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 第48-57页 |
4.1.1 氮素的时间响应特征 | 第48-53页 |
4.1.2 氮素梯度的剂量响应特征 | 第53-57页 |
4.2 氮素水平对叶片光合作用生理过程的影响 | 第57-68页 |
4.2.1 生物量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57-59页 |
4.2.2 叶绿素含量及组分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59-61页 |
4.2.3 光合作用生理过程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61-68页 |
4.3 氮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68-70页 |
4.3.1 光合氮素利用效率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68-69页 |
4.3.2 不同氮水平下氮素在光合组分间的分配 | 第69-70页 |
4.4 田间条件植株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70-77页 |
4.4.1 田间条件下氮水平对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0-71页 |
4.4.2 光合作用对田间生物量的敏感期 | 第71-72页 |
4.4.3 叶片光合作用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72-75页 |
4.4.4 田间条件下氮素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 | 第75-77页 |
第5章 讨论 | 第77-93页 |
5.1 氮水平时间与剂量效应阈值 | 第77-80页 |
5.1.1 水培幼苗对营养液的需求 | 第77页 |
5.1.2 氮素浓度影响烟草植株生物量 | 第77-79页 |
5.1.3 植株生物量对氮浓度响应范围综合分析 | 第79-80页 |
5.2 叶绿素含量和组分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80-85页 |
5.2.1 叶绿素含量对氮水平的短期和长期响应 | 第80-82页 |
5.2.2 叶绿素含量及组分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82页 |
5.2.3 高氮叶片保绿机制探讨 | 第82-85页 |
5.3 光合作用生理过程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85-89页 |
5.3.1 氮素水平影响光合作用的气孔因素 | 第85-86页 |
5.3.2 氮水平影响光合作用的非气孔因素 | 第86-89页 |
5.4 氮素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89-91页 |
5.4.1 氮素在光合组分中的分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 第89-91页 |
5.4.2 氮素水平影响叶片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 | 第91页 |
5.5 田间条件下烟草对氮水平的响应 | 第91-93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3-97页 |
6.1 实验主要结论 | 第93-94页 |
6.2 局限性分析 | 第94-9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12页 |
结尾部分 | 第112-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