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各类审计论文

A市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引言第8-18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9-13页
        1.2.1 国内文献综述第9-11页
        1.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1.2.3 文献评述第12-13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及方法第13-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6-18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局限性第16-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第18-24页
    2.1 相关概念第18-21页
        2.1.1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第18-19页
        2.1.2 自然资源资产第19-20页
        2.1.3 森林资源资产第20-21页
    2.2 基本理论第21-24页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第21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1-22页
        2.2.3 环境经济学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4-40页
    3.1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系统第24-25页
    3.2 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第25-27页
    3.3 构建指标评价系统的原则第27-28页
        3.3.1 简洁明确与科学全面第27页
        3.3.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第27页
        3.3.3 财务和业务指标相结合第27页
        3.3.4 可操作性和可比性第27-28页
    3.4 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8-36页
        3.4.1 资源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第29-30页
        3.4.2 管理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第30-33页
        3.4.3 资金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第33页
        3.4.4 公众维度评价指标体系第33-36页
    3.5 评价指标体系评分方案第36-40页
        3.5.1 指标的打分借鉴——沃尔评分法第36-37页
        3.5.2 指标的权重设计——层次分析法第37-39页
        3.5.3 指标参考值的确定第39-40页
第4章 A市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分析第40-60页
    4.1 A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情况第40-42页
        4.1.1 自然资源概况与森林资源审计调查情况第40-41页
        4.1.2 有关森林资源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第41-42页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运用第42-57页
        4.2.1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第43-56页
        4.2.2 利用沃尔评分法对指标体系评分计算第56-57页
    4.3 案例结果分析第57-60页
第5章 A市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第60-66页
    5.1 审计基础数据方面第60-61页
        5.1.1 基础数据分布广第60页
        5.1.2 基础数据更新频率低第60页
        5.1.3 基础数据价值评估难第60-61页
    5.2 领导干部森林资源责任方面第61-63页
        5.2.1 领导干部责任的梳理难第61-62页
        5.2.2 领导干部责任的界定难第62页
        5.2.3 领导干部责任的评价种类少第62-63页
    5.3 指标评价体系方面第63-64页
        5.3.1 森林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尚未形成共识第63-64页
        5.3.2 森林指标评价体系设计还需要完善第64页
    5.4 审计力量和专业水平方面第64-66页
        5.4.1 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第64-65页
        5.4.2 审计人员专业性不足第65页
        5.4.3 领导干部任期制度导致审计供给不足第65-66页
第6章 改进A市森林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策建议第66-72页
    6.1 建立资源共享的森林资源信息数据库和专家库第66-67页
        6.1.1 探索资源价值核算方法第66页
        6.1.2 加强数据调查更新力度第66-67页
        6.1.3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第67页
        6.1.4 引入动态更新的专家库第67页
    6.2 构建权责明晰的产权管理体系第67-69页
        6.2.1 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参与产权管理第67-68页
        6.2.2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第68页
        6.2.3 完善生态产权补偿机制第68页
        6.2.4 健全领导干部问责追究制度第68-69页
    6.3 逐步完善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第69-70页
        6.3.1 加快A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第69页
        6.3.2 完善森林资源指标评价体系第69-70页
        6.3.3 改进权重和评分模型第70页
    6.4 打造专业胜任的审计队伍第70-72页
        6.4.1 扩充审计队伍数量和专业力量第70-71页
        6.4.2 加大培训交流力度第71页
        6.4.3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第71-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公司的融资结构、经营结构及绩效研究
下一篇:新媒体环境下汽车公司市场营销及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