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在深海管道综合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2章 深海管道风险源分析 | 第13-19页 |
2.1 深海管道失效特点 | 第13-14页 |
2.2 深海管道历史事故分析 | 第14-16页 |
2.3 深海管道主要风险源分析 | 第16-19页 |
2.3.1 第三方破坏 | 第16-17页 |
2.3.2 腐蚀 | 第17页 |
2.3.3 管道设计/建造缺陷 | 第17-18页 |
2.3.4 自然及地质灾害 | 第18页 |
2.3.5 管道附件失效 | 第18页 |
2.3.6 人为操作失误 | 第18-19页 |
第3章 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深海管道风险评价方法 | 第19-27页 |
3.1 深海管道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19-21页 |
3.1.1 深海管道风险评价中误差的类型 | 第20页 |
3.1.2 深海管道风险评价中不确定性的形式 | 第20-21页 |
3.2 未确知测度理论及建模方法 | 第21-25页 |
3.2.1 未确知信息的测定 | 第22-23页 |
3.2.2 未确知测度模型 | 第23-25页 |
3.3 考虑未确知性的风险评价方法 | 第25-27页 |
第4章 深海管道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39页 |
4.1 深海管道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27-28页 |
4.2 综合风险评价指标模型构建流程 | 第28页 |
4.3 构造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4.4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 第29-33页 |
4.5 综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模型 | 第33-39页 |
4.5.1 构造未确知测度函数 | 第33-36页 |
4.5.2 未确知评价单指标测度 | 第36-37页 |
4.5.3 信息熵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37页 |
4.5.4 未确知评价多指标测度 | 第37-39页 |
第5章 应用软件开发研究 | 第39-65页 |
5.1 可行性分析 | 第39-40页 |
5.1.1 技术可行性 | 第39页 |
5.1.2 经济可行性 | 第39-40页 |
5.2 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5.2.1 业务需求 | 第40页 |
5.2.2 运行环境需求 | 第40页 |
5.2.3 功能需求 | 第40-41页 |
5.3 数据库设计 | 第41-47页 |
5.3.1 系统E-R图 | 第41-42页 |
5.3.2 数据库表格设计 | 第42-47页 |
5.4 系统概要设计 | 第47-56页 |
5.4.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8-49页 |
5.4.2 动态建模分析 | 第49-55页 |
5.4.3 构件设计 | 第55-56页 |
5.5 系统详细设计 | 第56-61页 |
5.5.1 未确知测度分析计算模块设计 | 第56-58页 |
5.5.2 风险指标权重模块设计 | 第58页 |
5.5.3 风险等级显示模块设计 | 第58-59页 |
5.5.4 数据存储模块设计 | 第59-60页 |
5.5.5 数据可视化模块设计 | 第60页 |
5.5.6 软件界面设计 | 第60-61页 |
5.6 系统运行界面及操作 | 第61-64页 |
5.7 系统验证 | 第64-65页 |
第6章 应用软件开发实例分析 | 第65-75页 |
6.1 WHPE至 CEPN混输海底管线实例分析 | 第65-68页 |
6.2 WHPC至 WHPE混输海底管线实例分析 | 第68-71页 |
6.3 某气田三通至WHPM输气管线实例分析 | 第71-7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7.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 | 第81-9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