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33页 |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 | 第11-23页 |
| 1. 中医病名 | 第11页 |
| 2. 病因病机 | 第11-14页 |
| 3. 治法 | 第14-17页 |
| 4.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六经辨证 | 第17-18页 |
| 5. 结语 | 第18-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与研究进展 | 第23-33页 |
| 1. 病因 | 第23-24页 |
| 2. 发病机制 | 第24-25页 |
|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25-26页 |
| 4. 治疗进展 | 第26-27页 |
| 5. 问题与展望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 前言 | 第33-3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4-64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1. 病例来源 | 第34页 |
| 2. 病例选择 | 第34-35页 |
| 3. 观察指标 | 第35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35页 |
| 结果 | 第35-57页 |
| 1. 一般情况 | 第35-38页 |
| 2. 证候特点 | 第38-43页 |
| 3. 六经证型分布分析 | 第43-44页 |
| 4. 单经病研究 | 第44-46页 |
| 5. 两经合病研究 | 第46-49页 |
| 6. 多经合病研究 | 第49-51页 |
| 7. 统计学研究 | 第51-57页 |
| 讨论 | 第57-64页 |
| 1. 一般情况 | 第58-59页 |
| 2. 症状及舌脉分布特点 | 第59-61页 |
| 3. 六经辨证研究 | 第61-62页 |
| 4. 六经辨证与性别、年龄、病程、发病季节、咳嗽性质及程度的关系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结语 | 第65-6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附录 咳嗽变异性哮喘证候调查表 | 第68-73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