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

残缺的技术与全程全员的责任伦理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11-17页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背景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5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 研究思路第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四)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第16-17页
        1. 重点难点第16页
        2. 创新之处第16-17页
一、理想与初衷:至善的技术第17-21页
    (一) 生存手段第18-19页
    (二) 发展保障第19-20页
    (三) 幸福之源第20页
    (四) 自由之需第20-21页
二、至善的失落:窥见技术的残缺第21-34页
    (一) 至善理念的缺失第21-23页
        1. 从逻辑经验主义到科学主义第21-22页
        2. 科学与人文的断裂第22页
        3. 人的自我迷失:善的缺失第22-23页
    (二) 产品终极关怀的缺失第23-28页
        1. 产品“代”的快速更迭第23-24页
        2. 产品生命周期第24-25页
        3. 终极关怀的缺失第25-28页
    (三) 社会责任的缺失第28-34页
        1. 研发的职业化第28-30页
        2.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30-31页
        3. 消费的非理性化第31-34页
三、警醒与反思:探明残缺的逻辑第34-44页
    (一) 唯财富的追求第34-38页
        1. 资本的特性第34-35页
        2. 资本同技术的“联姻”第35-38页
    (二) 对技术盲目的崇拜第38-41页
    (三) 有限性的认识第41-44页
        1. 系统的复杂性第41-42页
        2. 不完备的技术知识第42-44页
四、觉醒与回归:构建全程全员的责任伦理第44-52页
    (一) 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第44-46页
    (二) 回归至善的技术第46-47页
    (三)“至善”技术的责任伦理诉求第47-52页
        1. 全程的责任伦理第47-48页
        2. 全员的责任伦理第48页
        3. 全程全员的责任伦理第48-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后记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器人权利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风险规制
下一篇:传统家训文化的价值观培育功能及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