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权利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风险规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重点难点 | 第15-16页 |
2.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一、机器人权利的发展概述 | 第17-28页 |
(一)机器人技术 | 第17-21页 |
1.机器人内涵的界定与特点 | 第17-18页 |
2.机器人的构成与分类 | 第18-19页 |
3.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9-21页 |
(二)机器人权利 | 第21-28页 |
1.机器人权利研究的起源 | 第21-23页 |
2.机器人权利的基本属性及类型 | 第23-26页 |
3.机器人权利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6-28页 |
二、机器人权利引发的社会问题 | 第28-35页 |
(一)机器人权利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 | 第28-29页 |
(二)机器人权利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三)机器人权利对社会法律法规的影响 | 第31-33页 |
(四)机器人权利对人类安全与利益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三、机器人权利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 | 第35-41页 |
(一)技术的局限性 | 第35-36页 |
(二)判别生命的复杂性 | 第36页 |
(三)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 第36-37页 |
(四)伦理道德的缺乏与滞后 | 第37-38页 |
(五)主体运用的复杂性 | 第38-39页 |
(六)未来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 | 第39-41页 |
四、机器人权利社会问题的风险规制 | 第41-46页 |
(一)机器人技术层面的规制 | 第41-42页 |
(二)主体自身层面的规制 | 第42-44页 |
1.科研人员的规制 | 第42页 |
2.人文学者的规制 | 第42-43页 |
3.企业家的规制 | 第43页 |
4.社会公众的规制 | 第43-44页 |
(三)法律法规层面的规制 | 第44-46页 |
1.对机器人权利边界的限制 | 第44页 |
2.加强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的衔接 | 第44-45页 |
3.建立完善机器人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