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第15-17页 |
一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二 研究的难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概述及历史回顾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概述 | 第17-20页 |
一 动画及动画电影 | 第17-18页 |
(一)动画 | 第17-18页 |
(二)动画电影 | 第18页 |
(三)国产动画电影 | 第18页 |
二 动画电影英雄形象 | 第18-20页 |
(一)英雄 | 第18-19页 |
(二)动画电影英雄形象 | 第19页 |
(三)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历史回顾 | 第20-24页 |
一 开创萌芽期的英雄形象传播(1926-1948) | 第20-21页 |
二 国产动画电影发展与勃兴期的英雄形象传播(1949-1965) | 第21-22页 |
三 特殊时段的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1966-1976) | 第22页 |
四 复苏重建和转型再创业时期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1977-1999)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概况 | 第24-33页 |
第一节 传播者分析 | 第24-25页 |
一 传播者范围日益扩大 | 第24-25页 |
二 动画企业传播意识仍趋落后 | 第25页 |
第二节 传播对象分析 | 第25-27页 |
一 受众范围逐步扩增 | 第25-26页 |
二 受众需求呈多元化趋势 | 第26-27页 |
第三节 传播内容分析 | 第27-30页 |
一 整体英雄形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 第27-28页 |
二 部分英雄形象尚存在缺陷和不足 | 第28-30页 |
第四节 传播媒介分析 | 第30-31页 |
一 新兴媒介提供多元化传播渠道 | 第30页 |
二 互联网媒介呈快速发展之势 | 第30-31页 |
第五节 传播环境分析 | 第31-33页 |
一 政策推动下的英雄形象传播 | 第31页 |
二 对动画电影“英雄形象”的改观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策略分析 | 第33-44页 |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的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策略分析 | 第33-36页 |
一 整合传播策略 | 第33-34页 |
二 意见领袖策略 | 第34-35页 |
三 互动传播策略 | 第35页 |
四 生动化传播策略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大圣归来》英雄形象传播策略研究 | 第36-44页 |
一 《大圣归来》中的意见领袖传播策略 | 第36-40页 |
二 《大圣归来》中的互动传播策略 | 第40-41页 |
三 《大圣归来》中的生动化传播策略 | 第41-44页 |
第五章 对新世纪以来国产动画电影英雄形象传播策略的展望 | 第44-51页 |
第一节 明确受众定位,采取针对性的传播策略 | 第44-46页 |
一 定位低龄儿童的英雄形象传播策略 | 第44-45页 |
二 定位青少年及成人的英雄形象传播策略 | 第45页 |
三 定位全龄的英雄形象传播策略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增强传播意识,打造以IP为核心的传播策略 | 第46-47页 |
第三节 着眼全球视野,构建跨文化传播策略 | 第4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1 2000年-2018年含英雄形象的动画电影作品统计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