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制剂学论文

双藤微乳凝胶剂的研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引言第14-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31页
    1.1 雷公藤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1.1.1 化学成分第15页
        1.1.2 药理作用第15-18页
        1.1.3 不良反应第18页
        1.1.4 减毒增效研究第18-19页
    1.2 青风藤的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1 化学成分第19-20页
        1.2.2 药理作用第20-23页
        1.2.3 不良反应第23页
        1.2.4 改剂型研究第23-24页
    1.3 微乳凝胶剂的研究现状第24-26页
        1.3.1 微乳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1.3.2 微乳凝胶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现状第26-28页
        1.4.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第26页
        1.4.2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诱因第26-27页
        1.4.3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第27页
        1.4.4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第27-28页
    1.5 本课题选题依据、研究方案设计、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8-31页
        1.5.1 选题依据第28页
        1.5.2 研究内容设计方案第28-29页
        1.5.3 特色与创新之处第29-31页
第2章 双藤微乳凝胶制剂处方前研究第31-39页
    2.1 仪器与材料第31-32页
        2.1.1 仪器第31页
        2.1.2 试药第31-32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32-37页
        2.2.1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研究第32-37页
        2.2.2 雷公藤甲素、青藤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第37页
    2.3 讨论第37-39页
        2.3.1 雷公藤甲素和青藤碱HPLC分析方法的研究第37-38页
        2.3.2 油水分配系数测定方法的选择第38页
        2.3.3 雷公藤甲素、青藤碱的油水分配系数第38-39页
第3章 双藤微乳的制备第39-55页
    3.1 仪器与材料第39-40页
        3.1.1 仪器第39页
        3.1.2 试药第39-40页
        3.1.3 实验动物第40页
    3.2 方法与结果第40-52页
        3.2.1 空白微乳的制备第40-45页
        3.2.2 含药微乳的制备第45-46页
        3.2.3 双藤微乳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研究第46-50页
        3.2.4 双藤微乳载药量考察第50-51页
        3.2.5 最佳双藤微乳处方的理化性质考察第51-52页
    3.3 讨论第52-55页
        3.3.1 油相的种类和用量考察第52-53页
        3.3.2 乳化剂的选择及微乳的成型性第53页
        3.3.3 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其稳定性第53页
        3.3.4 关于三元相图的绘制第53-54页
        3.3.5 体外渗透实验对微乳处方的筛选第54页
        3.3.6 关于微乳的载药量第54-55页
第4章 双藤微乳凝胶的制备第55-61页
    4.1 仪器与材料第55-56页
        4.1.1 仪器第55页
        4.1.2 试药第55-56页
        4.1.3 实验动物第56页
    4.2 方法与结果第56-60页
        4.2.1 凝胶骨架的选择第56页
        4.2.2 凝胶浓度的确定第56-59页
        4.2.3 制备工艺的确定第59-60页
    4.3 讨论第60-61页
        4.3.1 关于凝胶骨架的选择第60页
        4.3.2 关于微乳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第60-61页
第5章 双藤微乳凝胶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第61-74页
    5.1 仪器与材料第61-62页
        5.1.1 仪器第61页
        5.1.2 试药第61页
        5.1.3 实验动物第61-62页
    5.2 方法与结果第62-72页
        5.2.1 外观性状第62页
        5.2.2 黏度第62页
        5.2.3 pH值测定第62页
        5.2.4 粒径考察第62页
        5.2.5 含量测定第62-65页
        5.2.6 双藤微乳凝胶初步稳定性考察第65-66页
        5.2.7 双藤微乳凝胶体外经皮渗透特性考察第66-70页
        5.2.8 双藤微乳凝胶皮肤刺激性研究第70-72页
    5.3 讨论第72-74页
        5.3.1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的稳定性第72-73页
        5.3.2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经皮渗透特性第73页
        5.3.3 关于双藤微乳凝胶的皮肤刺激性第73-74页
第6章 双藤微乳凝胶药效学初步研究第74-81页
    6.1 仪器与材料第74-75页
        6.1.1 仪器第74页
        6.1.2 试药第74页
        6.1.3 实验动物第74-75页
    6.2 方法与结果第75-79页
        6.2.1 双藤微乳凝胶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作用第75-77页
        6.2.2 双藤微乳凝胶镇痛实验研究第77-79页
    6.3 讨论第79-81页
        6.3.1 关于AA大鼠模型的制备第79页
        6.3.2 双藤微乳凝胶的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第79页
        6.3.3 关于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第79页
        6.3.4 双藤微乳凝胶镇痛作用第79-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在校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89-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依达拉奉口服吸收机制及制剂研究
下一篇:人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的制备及功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