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绪论 | 第11-28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11-13页 |
| 1 中央与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变革的历史使然 | 第11-12页 |
| 2 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客观要求 | 第12页 |
| 3 特色办学已成为高校赖以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 | 第12-13页 |
| 4 特色发展是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内在使命 | 第13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 1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相关研究 | 第13-16页 |
| 2 高校办学特色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 3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 4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评述 | 第20-2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22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22页 |
| 2 实践价值 | 第22页 |
| (四)研究思路、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25-28页 |
| 1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 | 第25-26页 |
| 2 办学特色 | 第26-28页 |
| 二、审问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发展概况 | 第28-37页 |
| (一)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十年回眸 | 第28-31页 |
| 1 省部共建体制的萌生 | 第28-29页 |
| 2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政策的创建 | 第29-30页 |
| 3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政策的调整 | 第30-31页 |
| (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发展现状 | 第31-34页 |
| 1 区域布局状况 | 第31-32页 |
| 2 省区分布情况 | 第32页 |
| 3 院校办学类型 | 第32-33页 |
| 4 办学综合实力 | 第33-34页 |
| (三)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发展战略 | 第34-37页 |
| 1 战略定位 | 第34-35页 |
| 2 共建机制 | 第35页 |
| 3 建设成效 | 第35-37页 |
| 三、慎思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表现形式 | 第37-48页 |
| (一)大学文化特色 | 第38-40页 |
| 1 特殊的区位环境文化 | 第39页 |
| 2 特殊的办学历史文化 | 第39-40页 |
| 3 特殊的教育情感文化 | 第40页 |
| (二)人才培养特色 | 第40-42页 |
| 1 特殊的人才培养对象 | 第40-41页 |
| 2 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 | 第41-42页 |
| (三)学科专业特色 | 第42-45页 |
| 1 独特的学科资源 | 第42-44页 |
| 2 突出的学科实力 | 第44页 |
| 3 新兴的学科平台 | 第44-45页 |
| (四)科学研究特色 | 第45-46页 |
| 1 特定的科研内容 | 第45页 |
| 2 典型的科研平台 | 第45-46页 |
| (五)社会服务特色 | 第46-47页 |
| 1 典型的服务面向 | 第46页 |
| 2 雄厚的服务实力 | 第46-47页 |
| (六)管理模式特色 | 第47-48页 |
| 四、明辨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与现实阻力 | 第48-60页 |
| (一)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机理 | 第48-55页 |
| 1 外部环境作用 | 第48-52页 |
| 2 内部动力促进 | 第52-55页 |
| (二)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现实阻力 | 第55-60页 |
| 1 综合办学实力不平衡 | 第55-56页 |
| 2 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 | 第56-57页 |
| 3 国家办学平台难于突破 | 第57-58页 |
| 4 共建高校间合作意识较淡薄 | 第58-59页 |
| 5 办学特色缺乏示范效应 | 第59-60页 |
| 五、笃行之: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特色形成的实施策略 | 第60-67页 |
| (一)建好“加油站”—深化共建内涵 | 第60-61页 |
|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第60页 |
| 2 完善平台机制建设 | 第60-61页 |
| (二)制好“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 | 第61-66页 |
| 1 传承办学历史文化 | 第61-62页 |
| 2 发挥区位比较优势 | 第62-63页 |
| 3 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 第63-64页 |
| 4 构建特色学科专业 | 第64页 |
|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第64-65页 |
| 6 推进协同创新发展 | 第65-66页 |
| (三)系好“安全带”—健全保障机制 | 第66-67页 |
| 结语 | 第67-69页 |
| (一)本研究的基本观点 | 第67-68页 |
| (二)本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68页 |
| (三)本研究的不足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附录一: 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湖北大学的意见 | 第71-73页 |
| 附录二: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的办学情况(52所) | 第73-75页 |
| 附录三: 各类共建高校一览表 | 第75-80页 |
|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