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认同调查--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提出问题 | 第11-13页 |
1.1.1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1.2.1 文化与认同研究 | 第13-15页 |
1.2.2 民族民间舞含义与特征研究 | 第15-16页 |
1.2.3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价值研究 | 第16-18页 |
1.2.4 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研究 | 第18-19页 |
1.2.5 问卷调查研究研究 | 第19-20页 |
1.3 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1.3.1 选题视角 | 第20页 |
1.3.2 问卷编制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21-28页 |
2.1 研究假设 | 第21-22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2-25页 |
2.2.1 问卷编制 | 第22-24页 |
2.2.2 工具选择 | 第24-25页 |
2.3 研究对象 | 第25-28页 |
2.3.1 样本抽取 | 第25-26页 |
2.3.2 样本特征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调查结果的频域分析 | 第28-37页 |
3.1 情感喜好 | 第28-30页 |
3.2 认知界定 | 第30-32页 |
3.3 行为取向 | 第32-34页 |
3.4 评价状况 | 第34-37页 |
第四章 调查结果的分类与交叉分析 | 第37-46页 |
4.1 主体 | 第37-40页 |
4.1.1 性别 | 第37-38页 |
4.1.2 民族 | 第38页 |
4.1.3 生源地 | 第38-39页 |
4.1.4 专业 | 第39-40页 |
4.1.5 家庭收入 | 第40页 |
4.2 客体 | 第40-42页 |
4.2.1 表现形式 | 第40-41页 |
4.2.2 表现内容 | 第41-42页 |
4.2.3 表现风格 | 第42页 |
4.3 连接主客的中介 | 第42-46页 |
4.3.1 直接渠道 | 第43-44页 |
4.3.2 间接渠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调查结果的总结与对策研究 | 第46-54页 |
5.1 结果总结 | 第46-47页 |
5.2 对策研究 | 第47-54页 |
5.2.1 文化输出,提升自信 | 第47-49页 |
5.2.2 强化抓手,确立符号 | 第49-50页 |
5.2.3 政策引导,教育为先 | 第50-51页 |
5.2.4 社会关注,媒体推动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附录B 大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认同调查问卷 | 第60-65页 |
附录C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少儿培训的需求与评价问卷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