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1 金融产业集聚内涵研究 | 第12-13页 |
1.3.2 金融产业集聚动因研究 | 第13-15页 |
1.3.3 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1.3.4 金融产业集聚计量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构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结构 | 第18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2章 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金融集聚的内涵与特征 | 第20-22页 |
2.1.1 金融集聚的内涵 | 第20页 |
2.1.2 金融集聚的特征 | 第20-22页 |
2.2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 第22-25页 |
2.2.1 产业集群理论 | 第22-23页 |
2.2.2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3-24页 |
2.2.3 金融地理学理论 | 第24页 |
2.2.4 信息组合理论 | 第24-25页 |
2.3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我国金融集聚程度分析 | 第26-41页 |
3.1 金融集聚的测度方法 | 第26-28页 |
3.1.1 单一指标测度法 | 第26-28页 |
3.1.2 综合指标测度法 | 第28页 |
3.2 我国金融业集聚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3.2.1 我国银行业集聚程度分析 | 第28-30页 |
3.2.2 我国证券业集聚程度分析 | 第30-32页 |
3.2.3 我国保险业集聚程度分析 | 第32-34页 |
3.3 我国省份金融集聚水平综合评价 | 第34-39页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我国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 第41-56页 |
4.1 理论假说与变量选择 | 第41-44页 |
4.1.1 理论假说 | 第41-42页 |
4.1.2 变量选择 | 第42-44页 |
4.1.3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4.2 模型建立 | 第44-47页 |
4.2.1 空间权重矩阵的设定 | 第45页 |
4.2.2 空间自相关检验 | 第45-46页 |
4.2.3 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 | 第46-47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47-55页 |
4.3.1 我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4.3.2 我国各区域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0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57-60页 |
5.2.1 夯实经济基础,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 第57页 |
5.2.2 因地制宜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57-58页 |
5.2.3 重视人力资本积累,构建完善的金融人才体系 | 第58-59页 |
5.2.4 构建金融集聚战略支撑,促进金融集聚发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