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岫岩小虎岭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措施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1.1.1 课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国外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国内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国内外边坡治理加固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1 国外边坡加固治理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国内边坡加固治理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8-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技术路线第19-21页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加固措施第21-31页
    2.1 概述第21-24页
        2.1.1 边坡的形态及与分类第21-22页
        2.1.2 边坡失稳及滑坡破坏第22-23页
        2.1.3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第23-24页
    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第24-29页
        2.2.1 定性分析法第24-25页
        2.2.2 定量分析法第25-28页
        2.2.3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第28-29页
    2.3 边坡常用加固及防治措施第29-30页
        2.3.1 边坡加固防治的原则第29页
        2.3.2 边坡常用加固防治措施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软件简介第31-35页
    3.1 有限单元法原理、特点及步骤第31-32页
    3.2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SRM)第32-33页
    3.3 MIDAS/GTS NX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岫岩小虎岭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第35-73页
    4.1 工程概况第35-40页
        4.1.1 工程背景第35-36页
        4.1.2 区域地质概况第36-37页
        4.1.3 场地岩性特征及地层结构第37-38页
        4.1.4 场地水文地质及地震情况第38页
        4.1.5 地质构造第38-40页
    4.2 边坡岩土体试验参数确定第40-44页
        4.2.1 室内及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第40-42页
        4.2.2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确定第42-44页
    4.3 滑坡破坏机理分析及模型建立第44-49页
        4.3.1 滑坡破坏机理分析第44页
        4.3.2 滑坡影响因素第44-45页
        4.3.3 模型计算假定第45页
        4.3.4 剖面A-F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第45-48页
        4.3.5 荷载边界条件及分析步骤第48-49页
    4.4 边坡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第49-55页
        4.4.1 剖面A-F稳定性计算结果第49-51页
        4.4.2 三种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第51-53页
        4.4.3 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第53-55页
    4.5 含破碎带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55-63页
        4.5.1 含破碎带坡稳定性分析结果第55-56页
        4.5.2 条分法计算对比第56-58页
        4.5.3 黏聚力c、内摩擦角φ的影响第58-60页
        4.5.4 弹性模量E的影响第60-61页
        4.5.5 泊松比μ的影响第61-62页
        4.5.6 剪胀角ψ的影响第62-63页
    4.6 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63-70页
        4.6.1 边坡降雨稳定性分析第64-65页
        4.6.2 孔隙水压变化特性第65-67页
        4.6.3 渗流速率变化特性第67-68页
        4.6.4 降雨持时对稳定性的影响第68-69页
        4.6.5 降雨强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第69-70页
    4.7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五章 岫岩小虎岭边坡抗滑桩加固研究分析第73-85页
    5.1 抗滑桩简介第73页
    5.2 抗滑桩特点及设计要求第73-74页
        5.2.1 抗滑桩的特点第73-74页
        5.2.2 抗滑桩设计要求第74页
    5.3 抗滑桩的计算步骤第74-77页
        5.3.1 截面尺寸及地基系数的确定第74-75页
        5.3.2 计算宽度及计算方法的确定第75-77页
    5.4 抗滑桩加固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第77-84页
        5.4.1 仅削坡稳定性分析第77-79页
        5.4.2 削坡+抗滑桩加固稳定性分析第79-80页
        5.4.3 抗滑桩加固位置的影响第80-82页
        5.4.4 抗滑桩桩径的影响第82-83页
        5.4.5 抗滑桩锚固深度影响第83-84页
    5.5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结论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作者简介第9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专业实践情况第91-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纤维素合酶催化亚基编码基因BC88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下一篇: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