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导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1.3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2.1 BOP市场的界定与特征 | 第14-18页 |
| 2.1.1 金子塔底层(BOP)群体的界定 | 第14-15页 |
| 2.1.2 BOP群体的特征 | 第15-17页 |
| 2.1.3 BOP群体的外部环境特征 | 第17-18页 |
| 2.2 BOP市场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 2.2.1 BOP战略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2.2.2 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2.2.3 BOP市场的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3 跨国企业进入BOP市场的制约因素 | 第23-28页 |
| 3.1 BOP市场的异质性 | 第23-24页 |
| 3.2 占优逻辑 | 第24-28页 |
| 3.2.1 跨国企业的占优逻辑 | 第24-25页 |
| 3.2.2 占优逻辑的影响 | 第25-26页 |
| 3.2.3 占优逻辑的案例分析——可口可乐公司的“一元可乐”计划 | 第26-28页 |
| 4 跨国企业面向BOP市场的商业创新分析模型 | 第28-39页 |
| 4.1 分析框架 | 第28-31页 |
| 4.1.1 跨国企业面对BOP市场的价值挖掘 | 第28-29页 |
| 4.1.2 跨国企业面对BOP市场的新价值主张 | 第29页 |
| 4.1.3 跨国企业面对BOP市场的价值创造 | 第29-30页 |
| 4.1.4 跨国企业面对BOP市场的价值传递 | 第30页 |
| 4.1.5 跨国企业面对BOP市场的价值实现 | 第30-31页 |
| 4.2 案例分析 | 第31-38页 |
| 4.2.1 案例选择 | 第31页 |
| 4.2.2 数据收集 | 第31-32页 |
| 4.2.3 案例分析与发现 | 第32-38页 |
| 4.3 结论 | 第38-39页 |
| 5 跨国企业进入BOP市场的策略创新建议 | 第39-48页 |
| 5.1 营销创新 | 第40-42页 |
| 5.1.1 “4A”理论的解释 | 第40页 |
| 5.1.2 产品(服务)创新 | 第40-41页 |
| 5.1.3 价格创新 | 第41页 |
| 5.1.4 渠道创新 | 第41-42页 |
| 5.1.5 促销创新 | 第42页 |
| 5.2 价值链创新 | 第42-43页 |
| 5.3 组织创新 | 第43-45页 |
| 5.4 制度创新 | 第45-46页 |
| 5.5 文化创新 | 第46-4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 6.1 本文总结 | 第48-49页 |
| 6.2 本文的不足 | 第49页 |
| 6.3 本文的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