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葡萄功能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葡萄抗寒功能相关的基因 | 第10页 |
1.2.2 葡萄抗盐相关的基因 | 第10-11页 |
1.2.3 葡萄抗旱相关的基因 | 第11-12页 |
1.2.4 葡萄热胁迫相关的基因 | 第12页 |
1.2.5 葡萄渗透胁迫相关基因 | 第12-13页 |
1.3 乙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 第13-16页 |
1.3.2 促进植物器官的衰老与脱落 | 第14-15页 |
1.3.3 促进果实成熟 | 第15-16页 |
1.4 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的调控 | 第16-21页 |
1.4.1 乙烯的生物合成 | 第16-17页 |
1.4.2 ACC合成酶(ACS) | 第17-18页 |
1.4.3 ACC氧化酶(ACO) | 第18页 |
1.4.4 乙烯受体 | 第18-21页 |
1.4.4.1 乙烯受体结构 | 第18-19页 |
1.4.4.2 乙烯受体对乙烯反应的负调控模型 | 第19-21页 |
2 引言 | 第21-23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3-3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3.1.2 菌株与质粒 | 第23页 |
3.1.3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3.1.5 PCR和RT-PCR扩增引物 | 第23-24页 |
3.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3.2.1 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页 |
3.2.1.1 细菌培养基 | 第24页 |
3.2.1.2 植物培养基 | 第24页 |
3.2.2 常用的缓冲液和试剂成分的配制 | 第24-25页 |
3.2.2.1 DNA提取所用的试剂 | 第24页 |
3.2.2.2 RNA提取所用的试剂 | 第24-25页 |
3.2.2.3 电泳所用的试剂 | 第25页 |
3.2.2.4 反转录试剂盒 | 第25页 |
3.3 试验方法 | 第25-31页 |
3.3.1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25页 |
3.3.2 番茄遗传转化 | 第25-27页 |
3.3.2.1 无菌苗的获得 | 第25-26页 |
3.3.2.2 外植体的准备 | 第26页 |
3.3.2.3 农杆菌介导转化 | 第26页 |
3.3.2.4 抗性愈伤筛选 | 第26页 |
3.3.2.5 抗性芽的生根 | 第26-27页 |
3.3.3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27页 |
3.3.3.1 番茄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页 |
3.3.3.2 PCR扩增分析 | 第27页 |
3.3.4 RT-PCR检测 | 第27-29页 |
3.3.4.1 番茄基因组R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3.3.4.2 反转录 | 第28-29页 |
3.3.4.3 cDNA的PCR扩增分析 | 第29页 |
3.3.5 番茄植株形态特征调查 | 第29页 |
3.3.6 色素含量测定 | 第29-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9页 |
4.1 番茄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31页 |
4.2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31-32页 |
4.3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2-35页 |
4.3.1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PCR鉴定 | 第32-33页 |
4.3.2 转基因番茄植株的RT-PCR鉴定 | 第33-35页 |
4.4 转VvETR和VvACS基因对番茄植株营养生长的影响 | 第35-39页 |
4.4.1 对转基因番茄株高的影响 | 第35-37页 |
4.4.1.1 对幼苗株高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1.2 对成年植株株高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2 对转基因番茄侧枝形成的影响 | 第37-38页 |
4.4.3 对叶片形状的影响 | 第38-39页 |
4.5 转VvETR和VvACS基因对番茄植株生殖生长的影响 | 第39-44页 |
4.5.1 对番茄花序轴分枝的影响 | 第39页 |
4.5.2 对番茄花序轴长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4.5.3 对番茄始花期的影响 | 第40-41页 |
4.5.4 对番茄每花序的花朵数的影响 | 第41-42页 |
4.5.5 对番茄植株坐果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5.6 对番茄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4.6 对番茄果实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9页 |
4.6.1 对番茄果实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6.2 对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4.6.3 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9-53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讨论 | 第49-53页 |
5.2.1 不同侵染浓度和侵染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5.2.2 VvACS基因和VvETR基因过量表达对株高的影响 | 第50页 |
5.2.3 VvACS基因过量表达对侧芽发育的影响 | 第50页 |
5.2.4 VvACS基因和VvETR基因过量表达对花序轴长度的影响 | 第50页 |
5.2.5 VvACS基因过量表达对开花期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6 VvACS基因和VvETR基因过量表达对花序轴分枝情况的影响 | 第51页 |
5.2.7 VvACS基因和VvETR基因过量表达对果实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ABSTRACT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