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9-2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热能利用条件 | 第23-27页 |
2.1 水源热泵系统导致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 第23-24页 |
2.2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25页 |
2.2.1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2.2.2 地形地貌 | 第24-25页 |
2.3 研究区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2.3.1 研究区地层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地下水—热量运移模型 | 第27-33页 |
3.1 地下水—热量运移的概念 | 第27-28页 |
3.2 地下水—热量运移的物理模型 | 第28-29页 |
3.3 地下水—热量运移的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第四章 抽灌井距对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 第33-57页 |
4.1 水源热泵的分类和原理 | 第33-35页 |
4.1.1 水源热泵的概念 | 第33页 |
4.1.2 水源热泵的分类 | 第33页 |
4.1.3 水源热泵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33-35页 |
4.2 抽灌井距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 第35-39页 |
4.2.1 井群布置方案 | 第35-36页 |
4.2.2 抽灌井距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4.3 抽灌井距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 | 第39-42页 |
4.3.1 抽灌井距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3.2 抽灌井距的优化分析 | 第41-42页 |
4.4 抽灌井布置模式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 第42-49页 |
4.5 抽灌井布置模式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 | 第49-55页 |
4.5.1 抽灌井布置模式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分析 | 第49-54页 |
4.5.2 抽灌井布置模式优化分析 | 第54-5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地下水天然水力坡度对地下水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 第57-69页 |
5.1 天然水力坡度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 | 第57-60页 |
5.1.1 井位布置方案 | 第57页 |
5.1.2 天然水力坡度对地下水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57-60页 |
5.2 天然水力坡度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 | 第60-62页 |
5.3 天然水力坡度对抽灌井距的影响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3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