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感技术的交互建筑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课题背景研究 | 第16-18页 |
1.1.1 交互体验无处不在 | 第16页 |
1.1.2 强调“交互体验”的艺术 | 第16-17页 |
1.1.3 体感技术改变生活 | 第17-1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3 相关研究界定 | 第18-20页 |
1.3.1 建筑现象学 | 第18-19页 |
1.3.2 新媒体艺术 | 第19页 |
1.3.3 交互艺术 | 第19页 |
1.3.4 建筑表皮 | 第19-20页 |
1.3.5 交互式媒体建筑立面 | 第20页 |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4.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1.4.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1.5 研究特色、方法和框架 | 第22-24页 |
1.5.1 研究特色 | 第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第2章 交互建筑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24-40页 |
2.1 当代交互建筑发展概况 | 第24-33页 |
2.1.1 交互建筑的定义 | 第24-25页 |
2.1.2 交互建筑——重塑景观 | 第25-27页 |
2.1.3 交互建筑——繁荣文化 | 第27-30页 |
2.1.4 交互建筑——修缮环境 | 第30-31页 |
2.1.5 非技术因素主导下的交互建筑观 | 第31-33页 |
2.2 交互建筑相关理论与研究 | 第33-38页 |
2.2.1 建筑的交互性与交互空间概念 | 第33-34页 |
2.2.2 交互空间的特征 | 第34-38页 |
2.3 交互建筑存在的问题与对建筑师的启示 | 第38-39页 |
2.3.1 交互建筑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2.3.2 交互建筑对建筑师的启示 | 第38-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体感技术与交互建筑结合 | 第40-63页 |
3.1 体感交互技术概况 | 第40-41页 |
3.1.1 体感的概念 | 第40页 |
3.1.2 体感技术 | 第40-41页 |
3.1.3 体感交互技术的特点 | 第41页 |
3.2 体感交互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 第41-48页 |
3.2.1 体形交互 | 第41-43页 |
3.2.2 交互表皮 | 第43-45页 |
3.2.3 行为交互 | 第45-46页 |
3.2.4 模块化交互 | 第46-47页 |
3.2.5 体感交互技术对建筑领域的启示和影响 | 第47-48页 |
3.3 基于体感技术的交互设计方式研究 | 第48-62页 |
3.3.1 传统设计方式的技术限制 | 第48-51页 |
3.3.2 基于体感技术的设计方式概述 | 第51-56页 |
3.3.3 基于手势的体感交互设计方式—数字沙盘 | 第56-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体感交互建筑设计与建造体系 | 第63-84页 |
4.1 体感交互设计原则与策略 | 第63-74页 |
4.1.1 基于“力”的设计原则 | 第64-66页 |
4.1.2 基于“力”的设计策略 | 第66-69页 |
4.1.3 基于“动作”的设计原则 | 第69-71页 |
4.1.4 基于“动作”的设计策略 | 第71-74页 |
4.2 体感建造 | 第74-83页 |
4.2.1 “力”的建造实现方法与实践 | 第74-80页 |
4.2.2 “动作”的建造实现方法与实践 | 第80-8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5章 体感交互建筑的影响及展望 | 第84-93页 |
5.1 体感交互对建筑观的影响 | 第84-86页 |
5.1.1 从房屋到媒介 | 第84-85页 |
5.1.2 从居住到体感体验 | 第85页 |
5.1.3 从静观到体感交互 | 第85-86页 |
5.2 体感交互融合建筑与艺术 | 第86-88页 |
5.2.1 作为身体行为艺术表达 | 第86-87页 |
5.2.2 融合体感与生活 | 第87-88页 |
5.3 体感交互建筑与生活 | 第88-90页 |
5.3.1 商业价值 | 第88-89页 |
5.3.2 游戏特征 | 第89-90页 |
5.4 交互体验 | 第90-92页 |
5.4.1 参与触发 | 第90-91页 |
5.4.2 适境触发 | 第91-9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8-9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 | 第99-100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实践项目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