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决议瑕疵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公司决议行为的定性 | 第10-15页 |
(一) 公司决议行为的性质之争 | 第10-12页 |
1.法律行为说 | 第10-11页 |
2.团体法律行为说 | 第11页 |
3.意思形成说 | 第11-12页 |
(二) 公司决议是法律行为的证成 | 第12-14页 |
1.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 第12-13页 |
2.公司决议是法律行为的理由 | 第13-14页 |
(三) 公司决议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行为 | 第14-15页 |
二、公司决议瑕疵的类型 | 第15-21页 |
(一) 公司决议瑕疵类型的域外考察 | 第15-17页 |
1.德国、台湾地区的“二分法”模式 | 第15-16页 |
2.日本、韩国的“三分法”模式 | 第16-17页 |
(二) 我国的决议瑕疵类型的学术争议 | 第17-18页 |
1.“二分法”向“三分法”升级 | 第17-18页 |
2.“二分法”向“四分法”的跳跃 | 第18页 |
(三) 公司决议瑕疵类型的应然选择 | 第18-21页 |
1.《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的规定 | 第18-19页 |
2.本文的观点 | 第19-21页 |
三、公司决议瑕疵的法律后果 | 第21-27页 |
(一) 无效的公司决议的法律后果 | 第21-23页 |
1.违法分配公司利润的法律后果 | 第22页 |
2.违法变更公司组织形式的法律后果 | 第22页 |
3.其他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定的情形的法律后果 | 第22-23页 |
(二) 可撤销的公司决议的法律后果 | 第23-25页 |
1.召集瑕疵的法律后果 | 第23页 |
2.表决瑕疵的法律后果 | 第23-24页 |
3.违反公司章程的法律后果 | 第24页 |
4.裁量驳回制度对可撤销决议法律后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 公司决议不成立的法律后果 | 第25-27页 |
1.公司未召开会议的法律后果 | 第26页 |
2.会议未对决议进行表决的法律后果 | 第26页 |
3.出席人数或股东所持表决权不符合规定的法律后果 | 第26-27页 |
4.表决结果通过的比例不符合规定的法律后果 | 第27页 |
四、公司决议瑕疵的诉讼救济 | 第27-38页 |
(一)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类型 | 第27-28页 |
(二)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的当事人 | 第28-32页 |
1.决议瑕疵诉讼的原告 | 第28-31页 |
2.决议瑕疵诉讼的被告 | 第31-32页 |
3.决议瑕疵诉讼的第三人 | 第32页 |
(三)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中的时间 | 第32-34页 |
1.决议撤销之诉的时间 | 第32-33页 |
2.决议无效及不成立之诉的时间 | 第33-34页 |
(四)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担保 | 第34-36页 |
1.决议瑕疵诉讼担保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34页 |
2.行为保全制度的缺憾 | 第34-35页 |
3.细化公司决议瑕疵担保制度 | 第35-36页 |
(五) 公司决议瑕疵诉讼判决的效力 | 第36-38页 |
1.决议瑕疵诉讼判决的既判力 | 第36-37页 |
2.决议瑕疵诉讼判决的溯及力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